如何让“菜篮子”拎得舒心?看海口市民期望的农贸市场

02.07.2015  10:48

      原标题: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如何让“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在农贸市场挑选蔬菜的市民。环境整洁干净、蔬菜新鲜是市民对农贸市场的基本要求。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改造后刚投入的金鹿市场每天18时后内部空空,与场外热闹的马路市场形成鲜明对照。本报记者刘贡摄

      核心提示

      省长刘赐贵6月30日在海口调研时指出,“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创建‘两城’”。而“两城”中,无论创建哪一“城”也绕不过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

      半个月前,海口拿出的《海口市农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准备对全市40个农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秩序尤其是依附于农贸市场衍生的马路市场进行整治,力争明年底全面完成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半年见成效、一年形成长效机制”的目标。

      在海口市民看来,目标与现实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譬如由于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由此衍生的马路市场虽说方便了市民,但却阻碍了交通、脏乱了环境,导致不少市民对农贸市场颇多怨言。

      怎样解决这一民生关切问题,走好“民心”路径?

      近日,记者对海口二十多家农贸市场进行调查,对其中各有特色的农贸市场进行样本分析,并倾听涉及农贸市场的市民、管理方、摊贩的诉求,以探讨农贸市场今后的发展路径。

      诉求

      公说公的理

      婆说婆的理

      农贸市场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怎样建好、管好农贸市场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然而,建好、管好农贸市场并非易事。

      市民希望的农贸市场:没有污水异味没有虚价欺诈

      “买个菜出来,一脚污水,一身异味。”家住滨江西路的冯秀君说,没有污水、没有异味是对农贸市场的最低要求。正因为菜市场的清洁卫生状况不佳,现在的白领、年轻人在远离农贸市场。

      国贸金龙市场自从因建设侨中隧道被拆掉后,家住国贸的市民于丽和邻居们都不肯去那个臭烘烘的临时市场,宁愿去龙华农贸市场、金贸文华市场或大润发超市。于丽认为,市场的干净比便捷还重要。此外,业户的素质也应该不断提高,农贸市场才有竞争力。

      家住海甸五西路的王欢,被楼下便民疏导点的菜贩坑了两次后,发誓再也不图省事,宁可开车去较远的大型农贸市场。

      家住紫荆花园的董先生,因滨海大道以北的这个片区没有农贸市场,他觉得便民疏导点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每天早上和晚上定点售卖,之后打扫干净才离去。说明疏导点的关键在于管理。”董先生认为。

      经营者希望的农贸市场:

      明确责任、投入资金、早做规划

      “现在一些菜市场外延很大,有的外延甚至比市场本身还大。马路市场甚至延伸到店铺前面,店铺门口也摆摊。”经营府城一家简易农贸市场的王先生认为,府城的城市管理混乱,首先乱在菜市场,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卫生很难保障,菜市场周边就不应该或少批准便民疏导点。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都限制了农贸市场生存和发展。

      “如果要保持农贸市场永远受消费者喜爱,受业户欢迎,就要三年一次的部分更新改造。”

      龙华农贸市场经理符开兴认为,农贸市场跟上时代步伐需要资金投入,而农贸市场本身具有公益性,所以还需财政的补贴和税收的倾斜。

      符开兴建议,老城区农贸市场改造与棚户改造相结合,早规划、早协调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