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判!首个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或出现在5月下旬

20.05.2022  12:32

  近日,海南三防办、省减灾办、省应急管理厅等5个单位开展了2022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并发布了研判报告,包括气象灾害风险、海洋灾害风险、水旱灾害风险和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情况,报告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六方面的防范建议。

  首个影响海南岛和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都出现在5月下旬

  在气象灾害风险方面,1月1日~5月14日,全省平均降雨量379.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0%。各地均不同程度偏多,其中,我省北半部市县累积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最大为琼中638.9毫米(异常偏多94.1%)。从时间来看,除3月偏少外,其余各月不同程度偏多。

  预计2022年气候状况将差于2020年、接近2021年。其中热带气旋和暴雨洪涝灾害将重于2020年、接近2021年,气象干旱轻于2020年、重于2021年,高温灾害轻于2020年和2021年。

  一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灾害总体略重于常年。5月~10月,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为6~8个,其中影响海南岛的为4~6个,登陆海南岛的为2个,首个影响海南岛和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都出现在5月下旬,影响海南岛和海南省的终台分别出现在9月下旬和11月中旬。影响和登陆的强度总体接近常年,但期间可能会出现个别较强热带气旋(12级以上)影响。

  二是降雨。暴雨洪涝灾害总体接近常年。5月~10月,东部地区总降雨量较常年略偏多,其余地区较常年略偏少,且降雨时间分布不均,有较大可能前期偏多、后期偏少,其中5月东部地区偏多约70%,其余地区偏多约10%;7月各地偏多25%~30%;其余各月偏少5%~15%。预计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上旬。

  三是气温。高温灾害弱于常年,5月~10月,各地平均气温总体略偏高,其中5月偏低约2℃,7月偏低0.2~0.3℃,其余月份偏高0.2~0.6℃。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少。

  南海将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25~30次,累计天数为80~90天

  在海洋灾害风险方面,南海将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25~30次,累计天数为80~90天。受台风影响,预计将有2~3次台风浪过程对海南岛沿海造成较大影响,每次过程持续时间2~3天,主要影响时间集中在7~10月。

  预计2022年海南岛将会产生2~3次增水大于30厘米的风暴潮过程,其中1~2次过程的最高潮位将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

  在水旱灾害风险,一是三大江河来水。5~11月,南渡江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万泉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昌化江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成。

  二是洪水。预计南渡江上游站和下游控制站将会在9月份发生超警洪水,昌化江上游将会在10月份发生超警洪水,洪水级别为中小洪水。东部及中部山区中小河流将发生超警洪水。洪峰水位整体较2021年偏高。

  在地质灾害风险方面,5月~10月,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往年,与2021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影响程度持平,局部地区可能加重,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预计高发期在5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重点防范期为热带气旋期和强降雨期。

  六大方面防范建议应对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

  2022年汛期水风旱灾害风险研判报告中给出了六大方面防范。

  一是做好预报预警和应对措施。加密风情、雨情、水情的预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巡查,及时发布台风、暴雨、江河、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做好预警信号与防御措施的有效衔接,及时落实防范措施,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在热带气旋和暴雨影响期,加强值班值守,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做好各行业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预测预警、综合治理等防范工作。重点防范台风、暴雨影响期间因工程建设、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安全。落实落细地质灾害防御措施,逐个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威胁区域、避险路线等基础避灾信息,加强防灾宣传,完善临灾预警和专业避险联动机制,做实转移避险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做好农业渔业防范措施。科学播种,尽量避开台风影响,及时收割成熟作物,利用喷滴灌技术、遮阳网等预防高温灼伤植物叶片,利用覆盖棚膜等方式预防暴雨打坏蔬菜叶片,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力度。做好农作物旱情动态监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旱地推广节水抗旱稻、水陆两用稻等节水抗旱作物。做好沿海渔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属地网格化管理,加强渔船的防风安全管理工作。

  四是做好江河水库防范措施。加强三大江河流域和省调度大型水库的科学调度,进一步梳理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及防洪调度方案,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用计划。重点关注迈湾、天角潭、龙塘大坝改造工程、琼西北供水、三亚西水中调、白沙西部供水等工程,昌江石碌、万宁军田、琼海合水、乐东陈考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沙河等53座三类坝水库的安全,做好应急准备措施。

  五是做好滨海区域防范措施。做好沿海地区的防台、防浪、防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科普、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公众的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海洋灾害综合治理水平,推进海洋灾害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热带气旋影响期,加强滨海区域安全巡查,及时劝导公众远离危险区域,转移或加固滨海设施。

  六是做好低洼地区防范措施。做好低洼地区的风险隐患排查,健全完善低洼地区应转人员台账。完善临灾预警和转移避险联动机制,细化转移避险措施,提前明确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预案,确保汛期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