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认此身——井冈山学习培训有感
省院监察处 张燕云
“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从井冈山回来后,曾志的这句话仍然在我耳旁萦绕。2014年10月16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海南省检察机关新提拔干部第一期培训班,踏入革命圣地井冈山。虽然是短短的几天之行,但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汗水和泪水,内心的震憾和敬仰、敬畏之情难以言表。
信 仰
在过去,信仰仿佛离我们都挺遥远,也挺模糊。来到井冈山才知道,信仰是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五天的学习、考察、访谈、拓展,足以让我们对井冈山的历史有了深刻的感知。我们被信仰所环绕,我们为信仰而震憾,我们因信仰而铭记。只有来到井冈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井冈山,是一座信仰的山;井冈山,是一片用信仰支撑出来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应当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最重的山!
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光辉著作,仿如茫茫黑夜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革命者信仰的道路。在这里,毛泽东认真总结反思了教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出政权”,走上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正如“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积蓄力量,逐渐成为燎原之势,带来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在这里,共产党人走出了井冈山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走向胜利。星星之火,由信仰点燃!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郑重地向烈士敬献花圈,大家都沉默着。纪念碑上,刻着15744名烈士的名字,还有3万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仅有一块无字碑告诉众人,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无名英雄。看着这些烈士的名字,看着无字碑,看着仅有少数人留下的容貌和几行字叙述的短短一生,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五百里井冈山与敌人周旋,在残酷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
“百战归来认此身”,这是1937年陶铸出狱后给自己的题词,也是井冈山女战士——曾志(陶铸夫人)回忆录的书名。这句诗,正是革命者追求信仰虽九死犹未悔的心声。在井冈山的岁月里,革命者坚信,中国人民会有解放的一天,胜利的一天必将到来。有了信仰,内心才有力量。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我想,对于他们来说,信仰不是存在于空洞的理论中,信仰存在于每个人的呼吸之间,随着他们的血液而流淌,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影响着战斗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曾志,一名历经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的女战士。1998年曾志去世,遵照她的遗愿,她骨灰的一部分被儿女埋葬在井冈山的一棵小树下,埋葬在她曾战斗过的地方——小井红军医院旁,埋葬在她一百多名战友被残酷屠杀的稻田旁。她的墓前,我们看到只有一块不规则半圆形的普通石头,上面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911.4-1998.6)”。曾志的女儿陶斯亮曾问母亲:“爸爸死得那么惨,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那么大的罪。你怨不怨毛主席?”曾志答:“这是个很肤浅的问题,我跟随毛主席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那么我对指路人当然会永存敬意!”曾志的一生面临无数艰难困苦,但始终坚持信仰不变。在面对面的访谈中,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用朴实而真挚、带着井冈山口音的语言,向我们叙述曾志的点点滴滴。当听到曾志的遗嘱时,大家已是泪流满面。一封遗书,有那么多的不字:“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井岗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为了革命,曾志把三个儿子都送了人,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难道她不想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吗?但她做不到,因为她是在革命征途中的战士!解放后,她历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高职,完全有能力把儿子、孙子都留在身边,让他们捧上国家的铁饭碗、吃上商品粮,但她仍做不到,因为她是共产党员!以至于石金龙曾经不理解地认为“奶奶真是个古怪的老太太”。曾志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党性。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是陶铸在蒙难时写给夫人《赠曾志》的一句诗,这既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
信 念
这次培训,安排了一次主题为“遵守铁的纪律,牢记党的宗旨”的红色拓展活动。穿红军服、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做红军事,磨砺团队精神,锤炼凝聚力、战斗力,让我们亲身体验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内涵,感受革命战士的信念。
中午的时候,天气突变,下起了小雨。但大家热情不减,冒着雨在领袖峰下重温入党誓词后,走上“革命道路”—挑粮小道。这是如今仍然保存着原貌的一条蜿蜒山道,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就在这里带领红军战士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黄洋界,解决了给养问题。雨中走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我们亲身体验当年革命者的艰辛。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现在脚下的路,正是85年前无数革命前辈走出来的。那个时候,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他们聚集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他们当中,不少人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受过良好的教育,领着优厚的俸禄,是什么原因,令他们冒着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道路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当革命斗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当不断有动摇分子逃离队伍,当革命低潮时的悲观疑惑情绪蔓延,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坎坷曲折,永不言弃,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中国红色政权、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第一部土地法、第一个造币厂、第一所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这里,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字眼,不是空空洞洞的宏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幕幕场景:刘仁堪被凶残的敌人用匕首割去舌头,他用脚趾头沾着自己嘴里流出来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敌人四个团进攻的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伙食费,官兵一样的“红米饭、南瓜汤”的清苦生活,毛主席感叹道“好在是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苦”;红军从宁冈搬运粮食上山,往返近百里,毛主席、朱德、陈毅身先士卒,挑粮上山;在博物馆看到的一份残旧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 ,言(严)首(守)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只有二十四个字的入党宣誓书错别字却有六个之多,这是贺页朵——一位连字都识不全的农民,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写下了这张情真意切的入党宣誓书……在井冈山的时时刻刻,看着真实的景物,听着传奇的故事,革命历史画面一幅幅重现,我感慨万千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心里只有震憾和敬仰。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信 心
井冈山之行,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专门安排了革命烈士后代与我们面对面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感悟。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随着充满山野气息的清澈歌声,江满凤走进了我们的访谈现场,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生活。在前一天参观小井红军医院的途中,我们就不断听到她的名字。江满凤,一位平凡朴实的客家大姐,是烈士江治华的孙女。江治华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客家人,是红军中的文艺宣传兵,1929年江治华牺牲后,唯一留给家里人的就是一本记录了30多首歌谣的歌本。《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正是爷爷江治华当年创作的歌曲,也是江满凤最爱唱的歌。直到今天,江满凤仍是井冈山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她回忆道,在她工作的龙潭景区,那里山高水急,路滑坡陡,很多游客走到一半就累得走不动了。她想,游客走不动,那我就唱歌引他们上来!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唱出情真意切的客家山歌,使游客们循着她的歌声一路攀登上来。见到江满凤后,他们纷纷说:“要是没有你的歌声,我们说不定还在山下坐着呢,谢谢你的歌哟!”
2007年,央视大型电视剧《井冈山》开拍,导演金韬在井冈山采风时,偶然听到江满凤唱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当即决定用这首歌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导演和江西省委的同志说,你要多少报酬,要解决什么困难,你尽管提!可是江满凤拒绝了任何物质上的报酬,只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在电视剧中署上她爷爷的名字。她说,她不能用爷爷留下的精神遗产去赚钱,也不希望巨额的财产使得兄弟姐妹产生不和。就连市领导提出让她去政府部门工作,也被她谢绝了,因为“我文化不高,那些岗位不适合我,我就安心做好我的保洁员工作。”如今,江满凤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除了完成清扫山路的保洁工作,还养猪种地、经营餐馆,每年收入有二十多万,她说,“虽然我没什么文化,但有一样我记得很清楚,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我们老区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这,就是信心,是普普通通老百姓的信心!
在访谈现场,还请来了当年盘踞井冈山的绿林英雄、革命功臣——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并聆听他讲述那段有关于袁文才、王佐的历史。袁文才、王佐接应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并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袁文才、王佐,工农红军就无法进入井冈山,根据地更是无从谈起。但在1930年,由于“左”倾错误政策,加上土客籍之间的矛盾等种种原因,导致了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悲剧的发生。袁、王被错杀导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从此井冈山沦为白区。主持人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爷爷被错杀,你们家里人是否怨恨毛主席,怨恨共产党?”袁建芳说,“袁、王被错杀是当时复杂原因所造成的,事后毛主席才得知,顿足长叹‘这两个人杀错了!’我的奶奶带着儿女四处逃匿,凄惨避难,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直到解放后,在毛主席的过问下,袁文才、王佐被平反并追认为烈士,我们这些家属和后人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我们不怨恨。”他说,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正视、承认、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评判功过是非,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结论,不然,袁文才、王佐的历史冤案将永无出头之日。他还说,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我们相信党!
这些革命烈士的后代是不凡的,他们的祖辈为新中国献出了生命;他们又是平凡的,代表着老区群众,也代表着普通百姓。信仰和信念不仅通过烈士的血缘传承,也在一代代共产党员的心中传承,不仅在革命老区传承,也在祖国大地上传承,汇集成对我们党继续创造辉煌、走向富强繁荣的信心!
在井冈山时,常常在想,有多少时候,我们会想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有多少时候,会想到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将为信仰奉献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和平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动乱和饥饿,比起革命先辈,我们是何等幸福和幸运。我们也经常说提倡奉献精神,但奉献,不需要我们付出生命、财产、亲人,也许只是需要我们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每一起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在每一项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清正廉洁,这并不难做到!
传承历史,启迪未来,井冈山之行,是探寻之行,是思索之行,是感恩之行,也是收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