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客变主人方能把他乡作故乡

24.12.2015  16:42

  三亚河清,白鹭回归,候鸟选择栖息地,首要是生态环境。“‘候鸟’老人择居三亚,也是如此。”80多岁的罗九如说,作为“候鸟”应该要保护好自己的栖息地。为此,三亚3000多“候鸟”老人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多年来坚持清理垃圾、自我管理,守护自己的栖息地。(12月23日《海南日报》)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狡兔三窟,不吃窝边草”,而英国也有类似民谚,“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这些民谚强调的都是动物对巢穴的感情,表达的却是人类对家的热爱,所谓“鸟自爱巢人爱家”。可以说,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总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人类择地而居,就如同良禽择木而栖。人们择的可以是“孟母三迁”的人文环境,也可以是“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环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亚就是很多“候鸟”老人用脚投票的选择,这座城市寄托了人们“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的美好夙愿。

  然而,每年上千万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三亚,特别是冬季,40万“候鸟”老人从北方“”来,栖居半年,他们的到来,让三亚在短短的30年时间内从小渔村蜕变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但同时也让三亚的生态环境、城市卫生、社会管理等遭受到严峻考验。于广大“候鸟”来人而言,他们并不是这个城市里的匆匆过客,而是三亚的常住人口,可以说,三亚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作为三亚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候鸟”老人既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影响者,也有义务成为三亚城市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参与者。正如十几年来坚持在海边捡拾垃圾的罗九如所言,“三亚就是自己的家,要时常打扫打扫,才住得舒服。”三亚3000多“候鸟”老人变“家雀”,自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行为,提供旅游服务,既是城市主人翁精神的体现,也是城市建设者责任的体现。

  城市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关键是要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无疑,要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离不开市民这一主体。鸟兽爱巢,人们爱家,正因为对脚下的土地怀有深情,才会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负起责任,才会自发、自觉地维护城市里的良好生态和美丽环境。三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发挥市民积极性,离不开为数众多的“候鸟”参与,而自发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参与就是他们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说明,这些“候鸟”老人已把他乡当故乡,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倾注了全部的爱。

  然而,激发“候鸟”老人对城市的热爱,参与城市管理,不能仅靠个人自觉,还需要城市温情凝聚。作为城市管理者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候鸟”老人有序实现市民化,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得更便捷。唯有如此,才能让众多“候鸟”老人如这3000“候鸟”志愿者一样,由衷热爱三亚这个城市,真正发出“海南万里真吾乡”的感慨,进而发挥余热,为三亚发展献计献策,为海南建设添砖加瓦,与这脚下的土地和谐共生。(饶思锐)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