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让白沙邦溪镇芭蕉村魅力大增

10.10.2014  11:34

      原标题:昔日光棍村今日飞凤凰

      建设“美丽乡村”让白沙邦溪镇芭蕉村魅力大增

      “子入华堂兴万载,神居美宇乐千秋”。今天,记者慕名来到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芭蕉村,第一眼就被这副洒脱、大气的对联所吸引。这是村民洪文建修起两层别墅式楼房后乔迁新居的对联。

      “今年42岁的洪文建,以前老是找不到老婆,但现在真是双喜临门,他刚住上新房子,又要当新郎官了。”芭蕉村党支部书记高勇笑道。

      走进洪文建的新房,一个20多岁的女子起身给我们让座。“文建有事情出去了,还没回家。”她落落大方地说,“我名叫马丹丹,是文建的未婚妻,来自河南省淮阳县。”

      马丹丹透露,她是经熟人介绍认识洪文建的,尽管南北气候、语言、习俗等有所差异,但来到这里,很快就适应了。“文建买了辆农用车,每年可以挣三四万元。我学会了割胶,一共500多株橡胶,有200多株已经开割。”马丹丹告诉我们,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与洪文建同龄的村民叶其真,今年2月结婚,妻子高春梅是邦溪镇康宁村人。二人已育有一子。他们也住上了一栋两层楼的别墅。

      “去年以前,我们在海口打工。现在村里条件改善了,我们回来种甘蔗、香蕉、木薯,养猪、鸭、鱼等。”叶其真说。

      叶其真67岁的母亲高亚别感慨:“我在芭蕉村里住了几十年茅草屋,没想到现在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

      快到50岁的叶其林,是叶其真的哥哥,也有一栋小别墅。叶其林的婚事已有了着落,他的未婚妻是昌江人。

      “像洪文建、叶其真、叶其林这样结束‘光棍’生活,已经或正在准备结婚的村民,全村有26个,另外14个也有了些眉目。”高勇说。

      高勇介绍,芭蕉村是一个黎族聚居村,全村118户、500多人。两年前,村里有40个中青年男子没有成家。人们只看到嫁出村的女儿,很难见到娶进村的媳妇。因为除了一户是平房外,其他都是茅草房或低矮的瓦房,且村里垃圾成堆,人们冷不防就被蚊蝇叮个大包。

      “光棍村”的嬗变从2011年8月开始,契机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高勇介绍说:“采取‘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的筹资方式,上百栋新房建起来了,但资金主要来源还是政府拨款。”

      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对芭蕉村投入建设资金1789.53万元,其中省直部门投入360万元、县政府392.7万元、镇政府1036.83万元。

      据了解,在邦溪镇政府指导和支持下,芭蕉村已制定并推进新的发展规划:该村被列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村,实施道路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利用有山有水的资源优势,明确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发展趋向;连片开发该村及其周边,转移富余劳动力到毗邻的春天地产等项目工程就业。

      这个因漫山遍野长着芭蕉而得名的村,随着“美丽乡村”初步建成和产业规划逐步实施,终于培植出吸引“金凤凰”的“梧桐”。

      如今,正在摘掉“光棍”帽子的芭蕉村,成为白沙“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之一。

      近三年来,白沙计划建设“美丽乡村”87个,已建成46个,总投资4.67亿元,惠及村民约1.43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多种有效模式,即“政府+企业+农户+银行”、“政府+农户+银行”、村改社区、社会资金帮建等模式。

      白沙县委书记严正说,白沙创建“美丽乡村”,注重乡村旅游和民房改造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从整体上力促人居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乡风文明和谐、农民生活富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新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