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大数据风控加客户安全意识防范欺诈

17.06.2016  23:52

  中新网海南6月17日电(建宣)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日趋严重,网络诈骗呈日渐高发态势。不法分子大肆运用钓鱼网站、伪基站、木马植入等诈骗手段,通过积分兑换、淘宝退款、微信二维码、QQ红包等工具,精心编造各种骗局,引诱客户上当受骗。在严峻的外部欺诈形势下,建行通过大数据智能化风控模型,打造“防、控、补”一体的电子银行全流程反欺诈体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主动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了外部欺诈风险,为网络金融用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事前防范——客户安全教育与反钓鱼成效显著

  1.客户安全教育

  2011年开始建行即利用网站、微博等平台进行客户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客户对欺诈行为的识别能力。2015年,建行专门打造了建行反欺诈卫士卡通形象“蓝e卫士”,并在微信、微博、网站等互联网渠道,以“蓝e卫士”为主题对信息泄露、伪基站等当前典型高发的风险进行多轮次宣传教育。同时在行内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通过网点和短信等渠道开展客户安全教育和警示

  2.钓鱼网站监测关闭力度不断提升

  2011年开始建行组建专门的反钓鱼队伍,开启24小时不间断的钓鱼网站主动搜索排查机制,不断分析钓鱼网页规律,做到查防结合,积极应对多样化、域名种类复杂化的钓鱼形势。2016年建行自主创新开发的“一种反钓鱼监测系统和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此外,建行与中国互联网应急管理中心、公安机关、腾讯、360安全中心等外部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鼓励行内行外积极举报钓鱼网站,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关停,大幅减少钓鱼网站存活时间,努力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

  事中监控——建立大数据智能风控

  2011年11月,建行在国内率先建立网络金融反欺诈平台,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依托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风险引擎,实时快速分析网络金融渠道客户交易行为细节,建立电子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比对、甄选,主动识别异常行为,采集异常行为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判断,挖掘欺诈团伙作案特征和规律,根据风险形势变化,实时动态部署智能化监控策略,扩大风控覆盖范围和拦截半径,实现精准识别高风险网络金融交易,有效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事后补偿——维护客户权益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经验,建行研究建立了网络金融风险快速追赔机制。对于客户遵守网络金融客户服务协议,已尽到一定安全和保管义务,但由于其被第三方非法入侵、盗用等原因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的,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帮助客户挽回损失。与此同时,建行积极推进联防联控生态圈建设,加强与第三方商户联动,通过资源互换及风险形势共享,共同实现行业上下游风险联防。

  建行将在人民银行、公安部门等大力支持下,主动与金融同业合作,积极加强企业级反欺诈防控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应对网络欺诈风险的能力,为保障客户权益,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