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海南应该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城市雕塑

10.10.2014  11:42

    原标题: 专家:海南应该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城市雕塑

      海口万绿园雕塑

      “海口的城市雕塑艺术语言比较粗糙、材料相对单一、面貌千篇一律。”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雕塑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叶仄辉说,“文化软实力是海口城市形象的硬性标杆,城市艺术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城市雕塑以其空间性、交流性、多元化的特点而比其他艺术形态更加适合城市文明的提升。”

      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国内:广州的“五羊石雕”、珠海的“珠海渔女”、深圳的“开荒牛”、兰州的“黄河母亲”……古往今来每个名城古迹都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代表这座城市的名片,专家指出,在海口向来城市雕塑不多,现有的又不加于爱护。

      对此,专家呼吁,要有展示海南精神和文化的城市雕塑,尤其是省会城市海口要有自己的优秀的、植根于城市文化的城市雕塑,让人们对海口这座城市留下美好印象,将城市雕塑列入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去。

      现状:缺少文化雕塑现有雕塑未能反映城市文化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往往能直观地传递给人们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留存着城市的文化印迹。好的城市雕塑实际上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的物质化再现,是一个城市能区别与另一个城市的显著的文化识别标志。

      然而,海口在城市雕塑方面起步较晚,提及海口的城市雕塑,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不少受访市民认为,海口至今没有什么可集中体现城市精神的标志性雕塑,让人遗憾。

      “海口的雕塑比较少,我只在滨海大道的某段绿化带和万绿园中看到过一些小型雕塑。”市民李女士认为,海口市甚至整个海南省都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可以反映城市精神面貌的雕塑。

      叶仄辉认为,海南建省以后,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示范区的海口更加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便要求艺术表达方向的改变。但现在看来,海口城市雕塑在面对当代社会、面对世俗化、商业化,在观念、艺术语言上的定位内涵不精准,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城市文化概念。

      “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型,文化转型也随之开始,这就要求城市雕塑要关注当下海口人们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的变化与需求,并通过城市雕塑与之发生深层的联系。但是,海口许多城雕仅仅是在表面上模仿与抄袭地域艺术的图式,甚至是在现代的躯壳上加上了民族的装饰。既没有与海口人们的生存状态发生深层次的联系,更不具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叶仄辉说。

      而提及三亚的城市雕塑,可以想到鹿回头雕像、南山海上观音、亚龙湾中心广场图腾柱、大小洞天鉴真登岸雕像群等。

      鹿回头雕像矗立在三亚鹿回头公园五岭的最高峰,根据海南当地黎族爱情神话传说而创作,使得三亚也因此得名“鹿城”。

      南山海上观音建成后,即成为三亚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众多游人前往朝拜。

      亚龙湾中心广场图腾柱以雕塑群向大地和大海延伸,它高26.8米,由200多块巨大的花岗石和直径2.5米的铝合金柱组成,上面雕刻有龙、凤、太阳鸟、鱼以及风雨雷电四神的图案,引人无限遐思空间。

      大小洞天鉴真登岸雕像群取材鉴真一行第五次渡海漂船着陆的史迹,表现了他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济破沧海的必胜信心和劫难余生的喜悦心情。

      三亚的这四座雕塑,虽为大众所熟知,但是仍未能代表现代三亚的城市文化。三亚群众艺术馆馆长杨威胜认为,鹿回头雕像是比较成功的,但是鹿回头代表的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能代表现代三亚,而南山海上观音、亚龙湾中心图腾柱、大小洞天鉴真登岸雕像群等,所代表的也是各自独有的文化,属于三亚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杨威胜认为,雕塑作为城市建设的内容,应是对一个城市高度、精神、历史文化、人文象征的提炼。他曾在三亚政协提案中提过关于建设三亚城市文化广场的提案,其中就提到广场中应有一个象征三亚灵魂的雕塑,可以把三亚城市精神和当地历史文化凝聚起来,涵盖三亚的整个发展历程,还需有一定的前瞻性。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