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清华(海南)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口举行

18.01.2016  12:10

 

        1月17日上午,第二届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的重头戏——2016清华(海南)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论坛中,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领衔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及相关部门、单位的专家,分别就国家宏观战略和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国内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等主题,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出权威解读。

  海南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建议。

   论坛摆出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速达到11.1%,同期GDP增速为7.7%,2014年达到12.1%,同期GDP增速为7.3%。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熊澄宇提出,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此后数年,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地位也不断提升。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并针对“十三五”时期目标,提出完善文化产业体系的具体要求。

  他认为,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或将持续提升,实现逆势上扬。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补充提出,当前,金融业频频向文化产业抛出橄榄枝,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文化项目最为银行机构看好。信誉良好、前景广阔的文化项目可选择的融资模式种类繁多,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有着坚强后盾。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发生了变化、调整和优化,其中又以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互联网+文化”最为引人注目,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熊澄宇举例,当前,百度正努力将一切可智能的领域都符号化、智能化;腾讯正努力将一切可连接的对象都社交化、娱乐化;阿里正努力将一切可商业的行为都商业化、金融化;京东正努力将一切可运达的物品都标准化、物流化;乐视正努力将一切可视频的内容都视频化、网络化……

  文化创意是互联网娱乐的核心,而互联网能够成为文化产业的载体和“催化剂”,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消费者与创意者、创意环节和生产环节的互动更为紧密,创作出更好的文化产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直言,“传统文创”向“互动娱乐”演变这一规律,正从多个方面重构人们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网络等理论下形成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

  “搭上时代发展快车,文化产业将收获巨大的机遇。”不仅是熊澄宇对“互联网+文化”抱有期待,还有很多专家也预测,未来3到5年间,我国将借助互联网能量,涌现出10家以上的“千亿元市值文化企业”。

  当前,海南“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强劲。我省在抓好传统媒体产业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动漫产业基地等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重点抓好创建海口动漫风情小镇和26个涉新媒体项目建设,均取得长足进展。

  “互联网+文化”能够为文化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国华举例,美国的侏罗纪公园,就是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将恐龙还原、再现,甚至“活化”,掀起了一股欣赏远古文化的风潮,创造了超过千亿的文化产值。海南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效仿此类做法,给旅游产业带来文化的气息,吸引更多游客对海南流连忘返。

  除此之外,熊澄宇建议,海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内容引发社会需求、科技改变产品形态、资本影响市场规模、服务决定事业成败”的原则,善于寻求和利用差异化,充分发掘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资源,做到既服务本地居民又吸引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