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受损少瓦房是风俗 海南农村重建该盖什么房?

01.08.2014  10:42

  7月22日,低空俯瞰文昌市翁田镇新居村,很多民居房顶被台风掀坏。记者张杰航拍
  台风过后,文昌罗豆农场一名孩子站在自家破损的房子里。记者张茂摄
  7月27日下午,在文昌市翁田镇新福村,村民们在修补屋顶破洞。记者 张杰 摄

  据初步统计,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全省325.8万人受灾,共损坏房屋约9.57万户,基本全部为瓦房,其中倒塌房屋2.31万户,严重损坏房屋3.5万户,一般损坏房屋3.7万户。文昌、海口、澄迈、定安等受灾严重的市县农村瓦房基本损坏。

  灾后重建,农村房屋怎么建才更安全?既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房屋建设如何保持当地的民居特色,并尊重当地的传统风俗,让村民既住得安全,又住得舒服。针对这些问题,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数字

   全省倒塌房屋2.3万余户

  倒塌的房屋中,基本上为修建年代较久的老瓦房;一些新建瓦房有破损,但房屋主体结构影响不大

  文昌市翁田镇明月村松树一村小组89岁的老人陈爱兰没想到,在她的晚年又再次亲眼目睹了自家的房子在台风中倒掉。

  1973年,那场在琼海登陆的特大台风“7314”毁了陈爱兰的老房子,事后家人在废墟上建起了一栋砖瓦房。时隔41年后,超强台风“威马逊”自翁田镇登陆,狂风暴雨中,陈爱兰一家人发现自家的房子已无法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只好躲到了对面邻居的家里。

  在邻居家里,他们透过窗玻璃,亲眼看到自家的房子在台风中轰然倒塌,紧接着又发现邻居家这栋建于2009年的瓦房也已是岌岌可危,屋顶瓦片开始乱飞,于是一家人再次冒险跑向村中一处平顶房,并在那里平安挨到台风过去。

  据初步统计,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全省325.8万人受灾,共损坏房屋约9.57万户,其中倒塌房屋2.31万户,严重损坏房屋3.5万户,一般损坏房屋3.7万户。倒塌的房屋中,基本上为修建年代较久的老瓦房,一些新建瓦房有破损,但房屋主体结构影响不大。

  负责翁田镇片区排查工作的小组组长、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张元平感叹说,这次统计的都是农村民房,村里的学校没有一点损坏,“我们都很感触,文昌上下对教育真的很重视,学校都比较结实,这次救灾物资的集散地也都基本设在学校里面。

   现象

   改良瓦房毫发无损

  这些经过村民技术改良的房屋,既保持了传统坡屋顶的结构,也安然渡过了台风的侵袭

  据了解,此次台风中,灾区农村的瓦房或多或少都有损坏,但也有例外。

  据文昌市分管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的市委常委陈武介绍,文昌市领导日前到公坡镇调研,发现有一个村子大多数瓦房屋顶都被掀开了,但有一家瓦房却完好无损,一问才知道房主本人就是瓦工。据房主介绍,一般瓦房施工的时候,就是把瓦放在横条和格子板上面而已,格子板和瓦之间没有固定,风一吹进来,瓦很快就被掀开。

  而这个房主就采用了新方法,他在格子板和横条之间用铆钉打进去,这样横条和格子板之间就比较紧,格子板上面绑钢丝,再放水泥,之后盖上瓦。这样水泥和瓦也粘起来,水泥也和横条连起来,“这可以说是民间智慧,通过改良技术手段,提高了瓦房的抗风能力,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多类似的解决琼北民居抗风难题的办法。”陈武说。

  张元平也告诉记者,这次排查受灾情况,还有一户村民的做法给了他很大启发。“这几天我们看到不少农民已经自己修补房子了,多数是用瓦片,还有的是先用防雨布盖起来,这户村民家也全是坡屋顶,但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彩钢板,铁皮的,他直接放上去就固定住了。

  “彩钢板很整洁,价钱也比瓦片便宜,防风效果却要好很多,保温隔热效果也很好,还不会漏雨。现在工厂有很多这种东西,但盖彩钢板需要专业知识,农民可能不一定会盖。”张元平说,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比如说可以让政府派技术人员去指导盖彩钢板,彩钢板施工很方便,估计派10个熟练工人过去,一天就能把一个村子盖完。“我觉得这个可以在农村尝试推广一下。

   灾后1问

   村庄如何重建?

   文昌8个村拟试点整体规划重建

  7月27日,农历七月初一,按照海南乡下的习俗,从这一天直到七月十五“中元节”,严禁盖房修缮房屋采购家具。

  但对于因台风失去安身立命之所的灾区群众来说,他们已顾不上这些旧俗,灾后村庄、房屋如何重建,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文昌是此次风灾的重灾区,据陈武介绍,对灾后房屋倒塌数量多、房屋损毁严重或地势低洼的村庄,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可采取以村为单位在原址或另行选址进行整体规划重建。目前文昌市拟选定翁田镇2个村,昌洒、铺前、锦山、冯坡、公坡镇和罗豆农场各选定1个村进行试点工作,成功后向全市推广。

  对此,张元平表示,整体规划重建是比较好的方式,对村民进行统一集中安置,可以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现在说新型城镇化,不是说要把农民都往城市里面迁,也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张元平告诉记者,这两天跟村民打交道,大家都关心村庄将来怎么建,不少村民对集中安置的方式很感兴趣,都希望自己村子更整洁,房子更直,路更平,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对村庄进行一个很好的规划。

  省住建厅近日下发的通知指出,要借村庄重建的机会,合理规划村庄水、电、路、电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既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又要合理规划学校、便利店、农贸市场、公厕、体育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生活需要。要特别重视人员疏散、避险场所的规划,做到每个自然村有一处紧急避险处,每个行政村有一处临时安置处。

   灾后2问

   建混凝土房还是瓦房?

  灾后房屋重建中,该选择抗风性能更好的平房,还是更有地方特色的瓦房?有没有能兼顾两者的好办法?村民们在权衡比较,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也在探索

  瓦房通风排雨效果好

  沿袭祖上风俗传统,也是大多数海南村民建瓦房的重要原因

  明月村下属的大贺村小组,紧邻海边,在这里,平房和瓦房的界限分明,村口上坡地分布着九间宽敞的平房,而要再往村里走一段路,才是大多数本村居民的聚居区,清一色的瓦房。

  这样的房屋布局实际上是一场妥协的结果。村民陈孝胜告诉记者,2010年左右,村里一些富裕起来的年轻人要盖平房,遭到了大多数村民强烈抵制,特别是很多老年人,认为与当地传统盖瓦房的风俗相违背,“他们不高兴你在村里搞平房,左右邻居都不答应,和你吵,说你的房子比他们的高,压了他们的风水。

  最后为了不引起众怒,陈孝胜等村民只好在村口的高地上建起了平房,这次台风中,他家的房子只是窗玻璃被打碎了几块,而村里的瓦房却无一幸免。

  据介绍,我省农村地区建房一般都要遵从祖制,例如上下要对门,这就表明兄弟同心。不少老的村民抵制建楼房或平顶房,就是想要遵从传统习惯,不愿改变。一些村民表示,祖屋的阁楼是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因此房屋的屋顶一定要是木结构的“”字坡顶。基于这些习俗,现在不少农村里的房屋仍是以瓦房为主。

  张元平解释,村民喜欢住瓦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瓦房通风、排雨效果好,适应海南热带气候。但实际上瓦房的保温隔热并不算好,瓦片晒的时候,是很吸热的,也容易漏水,瓦片碎了半夜掉下来也很危险。

  省五建总工办副主任莫成伟说,瓦房在农村地区受欢迎,除了传统习俗外,也有比较现实的考虑,按照建筑界的规律,平房的寿命一般是50年,瓦房不一样,它很多部位坏了可以维修,文昌有好多瓦房用一百年都可以,而混凝土房坏了,那就要彻底打掉重来。“但问题是来这样一场超强台风,瓦房可能就顶不住了,农民辛苦积攒的家业就毁了。

   混凝土房既安全又实惠

   建瓦房不仅瓦片紧缺,好的梁木价格也贵

  据了解,此次台风中,受损的民居主要都是瓦房,混凝土所建的平顶房和楼房均未出现倒塌的情况。即使是混凝土所建的坡屋顶的楼房也都未出现问题。可见,农村房屋抗风能力弱的关键是在于瓦片铺设的木结构屋顶。

  莫成伟告诉记者,通过对文昌市昌洒镇地区的排查,发现破损严重的都是几十年的旧瓦房,平房没有问题,新建的瓦房问题也不大。

  房屋是否牢固,不仅关系到村民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村民的财产安全,因此是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问题。

  莫成伟建议,完全重建的房子选择平房,也就是混凝土房更保险一些,这次台风基本上没有看到混凝土房有问题的。而且从成本上说,混凝土房和瓦房的价格差不多,都是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但有些瓦房的造价甚至更高,“因为比较好的房梁木造价挺贵,瓦片现在也不好买。

  省住建厅副厅长陈孝京是文昌人,深谙当地建房习惯。他表示,在传统习俗中,农民倾向于用好的木头建房梁,但好的木头价格往往比混凝土还要高,建瓦房的成本实际很高,农民并非不知道这一点,“这纯粹是一种传统文化和习俗,传统习惯有时是很难改变的。

  不过经历这次台风灾害后,不少村民的建房观念还是发生了改变。陈爱兰老人41年里两次遭遇房屋被台风吹毁,不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心灵上也受到重创。“以前12级的台风我们也没有事,这次一下子就17级了,房屋都倒下了,哪敢再住了。”陈爱兰的儿子林诗均告诉记者,以后要盖平房,不敢再盖瓦房了。

  海建集团海建股份副总工程师郭泽文说,就这次排查来看,经过这场大灾后,农民们建房时特别考虑安全性的问题,新建的房子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顶房居多,“我们走的一些村,新建的房屋基本没有瓦房。

  盖瓦房还是平房,不少村民也有着比较现实的权衡。大贺村村民陈孝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一些瓦房刚盖几年,全部拆掉很可惜,“重新维修瓦房五六万就可以,建平房却得30多万。所以打算先盖瓦房,先有个房子住下来,以后有钱再盖平房。

  安全与民俗,如何兼顾?

  省住建厅: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坡屋顶或小坡屋顶

  灾后房屋重建,如果一律采用平房结构,不仅会令很多习惯住瓦房的村民难以接受,也会令我省琼北民居青砖灰瓦坡屋顶的特色元素荡然无存。

  房屋的安全性与民俗特色如何兼顾?也是各级政府部门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

  据陈武介绍,7月27日文昌专门下发了灾后房屋重建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有意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要积极引导;对灾后继续建设瓦房的,则要改进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提高抗风能力。“我们不会因为这次受灾就完全改变文昌的琼北民居建筑风格,更不会强制农民建平房。

  陈孝京表示,在灾后农村民居重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导农民将木结构的坡屋顶转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坡屋顶,这样既保留了海南传统琼北民居的特色,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房屋防风抗震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省住建厅近日下发的通知也指出,对于房屋受损严重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设计方案在结构、工艺和材料上应充分考虑防风抗震、节约成本、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需要,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坡屋顶或小坡屋顶,原则不超过三层。(记者邵长春 实习生周川又 通讯员谢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