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干部教育培训班】第一讲:试答“钱学森之问”

26.09.2014  09:48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研究员讲述创新人才培养三项改革

 

“大学生应该怎么上课,应该怎么考试、给成绩,应该怎么发奖学金?”“创造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这一连串问题看似寻常,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关键课题,值得深入研究。9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研究员为我校干部和教师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般的报告,这场报告由韦勇书记主持,曹瑜副书记、我校全体干部和讲师以上教师参加。

卢晓东研究员在报告开始就抛出了上述问题,引发了听众极大兴趣,他从讲述中外的创新人物,如马云、马化腾、乔布斯等开始解答创造力何来的问题,引入了“范式”和“范式陷阱”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问“范式陷阱是否存在于大学教育之中?”从而引出了结构化学习总量、现有考试制度与内容、现有奖学金制度这三个强化了范式陷阱的大学教育现象,并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疏离范式陷阱,全面走向创新”,反思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奖学金模式,这些改变都是可行的,卢晓东研究员用沉静却饱含热情的语调激励大家,通过改革开创崭新未来。

该报告基于卢晓东研究员长期的教务工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多年潜心的研究,论点清晰,论据凿凿。他在报告中还使用了大量案例,语言生动,引人入胜,比如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描写的少林武功如何传承的故事来类比现实中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用“李约瑟难题”和“状元难题”等来说明范式陷阱的问题。听众反响强烈,提问环节中多位教师、干部与卢晓东研究员进行了深度交流。

韦勇书记在总结时说,卢晓东研究员给大家上了一堂研究性的报告课,将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很大的问题化为很小很细致的问题来解答,紧抓问题的规律和本质,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我校评估整改阶段,我们更应思考教育如何真正确立以生为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才能唤发心灵的火苗,教育应是开发心智,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该报告是我校2014年干部教育培训班的第一讲,本次干部教育培训班面向全体干部、专业课程负责人和讲师职称以上教师举行,内容将涵盖中外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及法律防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与高校干部、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课题。

(责任编辑   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