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瑶城村“一张蓝图干到底” 终成全省文明生态模范村
海口瑶城村“一张蓝图干到底”,终成全省文明生态模范村
20年前做规划 20年后变现实
■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实习生 陈嘉博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瑶城村,一个普通的海南村庄,与其他村庄一样的是绿树掩映、春意盎然。而与其他大多数乡村不一样的是,这里虽无城市的繁华,却有胜似城市的美丽与整洁,成为全省文明生态模范村。
瑶城村的独树一帜,得益于20多年相对超前的规划,以及坚持按规划建设不动摇的决心。这份规划,由原村民小组长符世诚带头做出。
“1990年代初我回乡时,瑶城很落后。”1979年就在建筑公司任职副经理的符世诚,还清楚记得当年情况:全村加起来1900多人只有不到1/3留在村子里,人均收入很低,村委会威信也很低,选村民小组长时居然没人愿意站出来。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毛遂自荐。
上任不久后他发现,村里要发展,缺土地。当时全村有土地1440亩,但实际只有田地70亩,200亩是墓地,其余1000多亩土地很难利用。经过调查后他发现,村里面临的发展难题,关键是没有规划造成的。于是,有着建筑专业理念的他,初步制定了村里的规划,将200亩墓地调整为10亩,其余190亩规划作建筑用地。符世诚以身作则,率先将自家墓地进行搬迁。最终,墓地搬迁获得全村一致赞同。
1995年起,瑶城村重新制定了道路和屋舍规划,决心搬迁全村的危房、毛坯房。腾出老房、老路所占土地作为农用地,增加可利用的剩余土地面积。
这个项目的启动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村中很多“大户”都想方设法阻挠。 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村里提出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规定每栋房屋的高度统一为3.98米,每个村民分到450平方米的土地,但住房面积只能在150-170平方米以内,腾出的土地用来开展种植业,畜牧业。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满足了粮食种植。村里还修建一条路,连接附近集市,方便村民出行。
2001年,瑶城村正式推出第一个整体规划,该村启动文明生态村建设。瑶城村再次召开全村动员大会,号召捐款近百万元,建起了村门、中心路、戏台、文化室,安装了路灯,并布置村中绿化。
改善文明生态环境,必须先提高村民素质。如何提高村民素质呢?村里在村中每条街道每隔20米就设置1个垃圾桶,还奖励村民举报乱丢垃圾的人,破坏村容村貌的人会受到处罚。
一件件小事使村民的卫生意识显著提高。这个曾经遍地污秽的小村,如今干净整洁。
此后的10多年里,村里人一直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村庄建设。如今的瑶城村,房屋整齐划一、错落有序,街道干净整齐。
(本报海口1月1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