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大学科技帮扶助力昌江发展优质高产芒果

18.05.2015  16:53

来自海南大学、省科技厅等单位专家、教授数十人来到昌江农户的芒果园

  【中新网海南频道】5月16日电 题:海南大学助力昌江发展优质高产芒果

  记者 张茜翼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82岁的符茂理老人这些天在自己的芒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种植的芒果将迎来丰收。

  符茂理老人的果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白石村。其实在两年前,他的芒果园因种植鸡蛋芒产量不高,纤维多,品质欠佳,市场价值不到一元1斤,一直没有经济效益。2013年当他看到海南大学指导的换冠红玉芒果园亩收入达近万元,毅然决定“试水”,将自家近20亩芒果园里一大半鸡蛋芒果树换成了红玉芒果。

  老人勤劳朴素,努力好学,在海南大学专家和合作社领导带领下,学习芒果的科学栽培和病虫防治技术,两年后,辛苦耕作很快有了丰收的回报,老人的芒果园亩收入也近万元。

  昌江被称为“芒果之乡”,当地气候非常适合芒果的种植,芒果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管理技术跟不上,以及自然灾害和品种老化的影晌,芒果的产量下降,品质恶化,芒果产业受到沉重打击,有些芒果种植户把芒果树砍掉种上其它作物。

  2011年1月,昌江县与海南大学签订了县校合作协议,确定了芒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等多个科技服务项目。同年7月,海南大学农学院、园艺学院、环植学院、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开始对昌江的低效芒果园进行品种改良,促花保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

  最终,海南大学科技服务工作组选定陆东农业专业合作社芒果园作为示范基地,为其提供技术帮扶,并选取外观漂亮、品质好、耐储存的红玉芒果进行推广。通过高接换种(嫁接技术),鸡蛋芒果树上长出了优质高产的红玉芒果。

  5月16日,来自海南大学、省科技厅等单位专家、教授数十人来到符茂理老人的果园,了解嫁接在“鸡蛋”品种芒果树上的“红玉”芒果的生长情况,并提出果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市场价每斤5.2元,是鸡蛋芒的两倍多,今年估计可以赚到10万元。”看着枝头一个个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芒果,符茂理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尽管园里的红玉芒果还没完全成熟,但已有收购商订购了1万多斤。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史学群,是昌江芒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带头人。据他介绍,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合作社刚开始只有3户果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由于2013年第一批换冠的芒果树开始丰产增收,果农生产积极性大增,截至2015年4月,加入陆东芒果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近300户,面积2000多亩。目前换冠果园的农户有34户,对成年芒果树进行严格科学管理的农户有65户。

  让史学群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果农王前陆果园单株产量高达300多斤,平均株产量120-150斤,亩收入过两万元,盖起了芒果楼。史学群正想着如何尽快把周围乡镇管理不善的果园也帮助果农科学种植起来。

  海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康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海南大学提出大学要“接地气”,专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鼓励涉农的学院和专业的师生到海南的市县推广该校的研究技术和成果。如今,昌江芒果果农在海南大学的技术帮扶下获得好收成,是几年来校县合作的成果。

  他表示,海南大学将继续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项目组要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面积,以合作社老社员带动新社员模式,有效带动广大果农发展优质高产芒果,促进昌江芒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