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励精图治 “乌鲁木齐蓝”已成常态

05.03.2015  16:42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5日电 (记者 程勇)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治理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一座边城的大气污染治理被提到国家层面实属罕见。

  同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许下承诺:“要在四五年时间内,解决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严重问题”。

  5年时间过去了,回首往昔,对乌鲁木齐市民来说,“抬头不见蓝天、进门先擦桌椅”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作为一个远离海洋的城市,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冬季风速小,逆温层厚,空气稳定性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环境承载力低,加之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曾一度因大气污染严重而闻名,每年入冬后长达6个月的供暖期内,城市上空如顶着一个“黑锅盖”,雾霾笼罩,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一系列治污举措相继出台:

  2011年,乌鲁木齐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080余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30余万平方米。

  2012年,乌鲁木齐市抓住国家建设“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机遇,启动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置换行动,并在6个月内完成所有民用燃煤供热锅炉的“煤改气”工程,将城市天然气供热比重由过去的22.2%提高到76%,乌鲁木齐一举摘掉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的帽子。

  2013年,乌鲁木齐继续扩大“煤改气”成果,在中心城区实现了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新增燃气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

  2014年,为巩固“煤改气”成果,乌鲁木齐投入122亿元人民币实施1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同时也收获了310个“蓝天”,达标率超过85%,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

  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老百姓最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在乌鲁木齐市东大梁空中花园小区经营药店的毛金江说,每年入冬后,口罩成为不少市民出门防止空气污染的必备武器。而近年来,购买口罩的市民明显减少。

  谈及乌鲁木齐空气质量的变化,已经在乌鲁木齐生活70多年的老人张炳德说,他小时候的乌鲁木齐天空很少有雾霾,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乌鲁木齐工业飞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多,特别是冬天,很多人都用小锅炉取暖,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如今,冬天常常能见到蓝天白云,心情特别好。“特别是一见到这白白的雪,就忍不住想抓一把。”

  2015年初,国家预拨2.5亿元奖励资金,支持乌鲁木齐建设一批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把天空变得更蓝、城市变得更美。乌鲁木齐也于年初着手新一轮“蓝天工程”的规划编制。

  尽管如此,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辆的增加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煤改气”后,乌鲁木齐市对天然气的用气缺口很大,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长期治理仍任重道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