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青年科研队伍壮大
见习记者 刘晓惠
5月27日上午9时,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5楼的露台上摊开了一片阳光,肖晓蓉把实验水稻挪到太阳底下,让它充分吸收光热。肖晓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海南省农科院联合培养的“90后”博士后,长期以来将水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肖晓蓉蹲在水稻前,用蘸取了水稻白叶枯病菌悬浮液的剪刀,剪下一段3厘米的水稻叶片,让一株原本健康的水稻染上白叶枯病菌。
“大约15天到20天后,我们再来观察它的发病情况,通过病斑的扩散程度来判定该品种是否具有白叶枯抗性,最终实现筛选抗病品种的目标。”肖晓蓉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实验的原理。
再过一两个月,海南的台风季就要来了,这让肖晓蓉十分担心农民田里的水稻,“台风会给水稻带来伤害,水稻有了伤口,白叶枯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影响水稻生长,影响农民收成。”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肖晓蓉和团队去年开始进行实验,希望能够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种。“现在农民们应对水稻白叶枯病,主要靠农药。但是水稻会产生抗药性,病菌也在不断变异进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研发出抗病的新品种。”
实验进行了大半年,肖晓蓉每次都把实验的水稻叶片剪下,整整齐齐地粘贴在好几本大本子上。她小心翼翼翻开一页,向记者展示病斑扩散的叶片,到目前她还没发现无病斑扩散或扩散极小的水稻。“做科研得一步步来。广袤田野呼唤更多良种,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培育出优质品种。”肖晓蓉说。
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位像肖晓蓉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开展科研工作,他们中年轻的面孔占了大多数。他们有的研究种业基础科学,有的培育优异品种,有的钻研种子繁育技术……在这个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的开放性科研平台,他们发展“中国种学”,升级“中国种技”,支撑“中国种业”。
“去年我们实验室来了一批博士后,我们的青年科研队伍正不断壮大。”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这些年轻人中将会诞生不少青年科学家,他们将成为攻克种业科研难题的主力军。
年轻人的到来带来了新气象。目前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引入20个院士团队、76个项目团队,1000余名学生及科研人员在此开展研究,其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这里俨然成为青年高端人才集聚地,正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质朴的语言深深影响着肖晓蓉,她告诉记者,打算留在海南发展,把青春“种”在南繁大地,专注种业研究,服务自贸港建设。
(本报三亚5月27日电)
原标题:把青春“种”在南繁大地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