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稿:屠呦呦的海南情缘 曾扎根昌江半年开展试验

11.10.2015  22:02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首创利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而海南曾是防治疟疾的主战场,屠呦呦和海南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得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海南疾控防治中心的退休员工蔡贤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早在1972年,屠呦呦在海南和他一起,做过青蒿素的研究试验,此后还有长达30年的交往。

同期声:海南省疾控中心退休员工  蔡贤铮 

(提炼青蒿素,很危险的,我们是用最简单的120度的航空汽油提炼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药学研究。当时,疟原虫对治疗疟疾的常用药产生抗药性,大家不得不寻求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通过研究发现,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有奇效。屠呦呦创造性利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对于鼠疟和疟原虫抑制率均达到100%。1972年,屠呦呦作为国家“五二三”项目工作组成员来到海南,带着她刚研发的青蒿素,在海南疟疾区昌江,开展了长达半年的临床观察试验。

同期声:海南省疾控中心退休员工  蔡贤铮   

[她来这里,一个是地方也不是很熟,讲话也不是很熟,加上生活习惯不是很熟,加上她现场找病人,跟病人沟通(不熟练)。]

上世纪60年代,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523项目组组长时,蔡贤铮是523海南工作组的负责人,他在海南20年的临床研究经验给屠呦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屠呦呦回到北京后的30年里,一直通过书信和蔡贤铮保持联络,内容大都是关于青蒿素以及疟疾的防治问题。这些书信都被蔡贤铮保存着。     

同期声:海南省疾控中心退休员工  蔡贤铮 

(她主要是说,这个药她已经改进了,原来是青蒿素,后来是双氢青蒿素,叫我们跟她验证。)

也曾在海南“523项目”工作组负责临床试验效果观察的庞学坚老人回忆,当时海南疟疾发病率高居不下,海南黄花蒿资源丰富,开展青蒿素新药临床试验较为理想。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昌江半年的临床研究,时间虽然短,但她提取的青蒿素却得到了药效验证,确定了她一生的研究方向。之后,屠呦呦逐步完善了青蒿素治疗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配方,使疟疾的复燃率降至最低。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