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党支书王乐义:带动千万农民富起来
王乐义(右二)向新疆菜农传授种植技术。资料照片
发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一场冬天里的“绿色革命”,让我国北方吃上反季节蔬菜,结束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致力于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带动千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他就是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初见王乐义,身板硬朗、皮肤黝黑,典型的北方农民。虽已74岁了,可他仍然闲不住,活跃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技术培训和道德讲堂上……
“要不是当年乐义书记带领咱种大棚,咱村咋能富裕起来嘛”
当年跟随王乐义试验冬暖式大棚的徐少华说,现在村里的一个蔬菜大棚一年能收入6万元左右。而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可不是这样念他的好。
1988年腊月二十八,常年在外贩卖蔬菜的堂弟王新民一头扎进王乐义家。“哥,俺常年在外,也没给你捎点稀罕物,送你这顶花带刺的黄瓜尝尝鲜。”王新民说,在寒冬腊月,这两斤黄瓜怎么也得20多块钱。
堂弟的这席话让王乐义心里咯噔一下。萦绕在他心头的怎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问题有了答案:领着乡亲们搞反季节蔬菜。
当时在寿光,蔬菜大棚也不新鲜,但是得烧煤,生产一季蔬菜就得烧掉三五吨煤,且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生产像黄瓜一样的果菜。
乡亲们听说要建不用烧煤的冬暖式大棚,质疑声随之而来。种菜“老把式”也不信:“冬天光靠太阳晒就能把黄瓜、西红柿晒出来?能干这个的只有神仙!”
“听着很刺耳,但事还得干!”王乐义说,当时开党支部会议,7个人有6个反对。“有风险的事,党员干部不上,谁上?”经过王乐义再三动员,终于定下17个大棚,全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
要是在春节前产出黄瓜,就得在8月育苗建大棚。当时玉米再有一个月就收获了。在当地,杀青要遭老百姓戳脊梁骨。王乐义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长远,杀青。
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开秤就是每公斤20元。
当时,参与种大棚的徐少华第一天卖黄瓜就纯挣1000多元。当时一户人家赚一年的收入也就千儿八百块。这一年,村里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最多的卖了3万多元。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