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东寨港见证地质巨变:七十二村庄惨烈沉入大海

16.03.2015  10:45

      原标题:海口东寨港见证地质巨变:七十二村庄惨烈沉入大海

      2015年3月6日,海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独立跨海桥梁工程——铺前大桥正式开工。这座连接海口与文昌两市的大桥横跨东寨港海湾,让两岸演丰镇和铺前镇的民众将可以实现驱车直线往来。这座还未落成的大桥,不仅牵动两岸万千百姓的心,也牵出一段山崩地裂的历史——

      1605年7月13日晚9时至11时,一场后来被认为是迄今这是华南地区毁坏性最严重的地震,也是中国地震史上惟一的一次导致陆地陷没成海的大地震——“琼北大地震”。

      因为这场地震,以及这场地震之后的陆地不断下沉,让琼东北的最大河流及其几条支流消失,河湾成为海湾,让“桑田”变成了“沧海”,成全了那个千古成语的确切表达。

      站在海口市曲口港向东方瞭望,只见海天一色,渔民们驾着小舟来往穿梭,捕捞海里的鱼蟹。而400多年前的琼北,这片海洋还是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美丽田园。

      据海南省建设科技委员会专家库专家王家道介绍,1605年震级为7.5级的琼北大地震,震中位于琼山区演丰塔市(北纬20度,东经110.5度),震源深度15公里。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大,北部跨越南岭直至湖南临武县、广西桂林,东北至粤东惠东县、潮州市均有震感。

      惨烈地震

      自1605年7月13日地震发生后到次年的元月,有记录的较强余震17次,其中10次属破坏性地震,3次地震级估计为6级。

      如今,当地村民世代相传,地震之前演丰和铺前是陆路相连,中间只隔着一个河道,人们来往非常方便。410年过去了,当年的灾难已变为残破的记忆。这场大地震过后,72座村庄和千顷田野颓然陷落,山化海、人为鱼,伤者十之八九,小溪般的东寨河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据王家道考证,此次地震陆陷成海遗迹的部分达百余平方公里,包括72个村庄,其间的房屋、坟场、碑记、桥、良田耕地、盐田、树林,甚至东寨港——铺前港的一条较大河流以及它的支流等,沉入大海,形成世界罕见的“海底村庄”。唯一“幸存”的是,距文昌铺前镇1.5公里的琼山区北港岛、浮水墩沉而不灭,孤浮海面。

      对于这次大地震,多个史料包括《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和《文昌县志》等均有记载:“万历33年5月28日亥时大地震,公署民房崩倒殆尽,郡城中压死者几千。”“官房、民舍、祠堂、城廓、坊表等倒塌殆尽,田地陷没者不可胜记。”这次巨变,天翻地覆,琼北地区多家族谱也记载了此事,轰轰烈烈,惨烈至极。

      《饶氏族谱》:“……明万历年间地震,沉陷七十余村,今北乡湾等处即其湮。”

      《林氏族谱》:“……明万历三十三年,东西桑田变海,茔域尽归荒渺……”

      《郑氏族谱》:“……明万历三十三年间,天祸演顺二图。其地震支,忽沉有七十二村。聚居者,悉被所陷;外出者,方免其殃。惨哉,山化海,为演顺无殊泽国,人变为鱼,田窝俱属波巨……”这些族谱深刻而又如实的记录了历史往事。

      山川巨变

      说起琼北大地震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东寨河,这条曾经琼东北最大的河流,很多人却一无所知。正是因为地震及其后的地质陷落,让这条河流大为缩短,最终被更名;它的一些支流则分别升级,从东寨河的支流上升为独流入海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