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对症下药化解“看病难”

29.09.2014  08:24

  我市12家社区医疗机构试水“家庭医生制”,实施签约服务。笔者认为,“家庭医生制”不仅是海口在惠民医疗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更是对症下药化解当前百姓医疗压力的处方。

  首先,“家庭医生制”是化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疑难杂症的处方。“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的医疗体系因此而饱受诟病。特别是,医患双方的信息极其不对称,在就医问题上,患者大多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医院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驱使下,小病当大病治、大病当重病医,让患者花冤枉钱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今,“家庭医生制”实施,只有在社区服务站解决不了的病症,才到大医院去。这有助于推动海口形成分级诊疗格局,“让小病上社区医院”成为一种趋势,从而缓解居民的医疗压力。

  其次,“家庭医生制”对居民的疾病预防开了一剂良方。实行这一模式,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免费的服务今后将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主业”。家庭医生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长期负责。应该说,他们既是居民的健康顾问,又是居民的健康教育者,从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地健康指导,让居民少得病,尤其是少得大病,因此能替居民节省大量的医疗开支。

  此外,“家庭医生制”也是强化医生责任心的一副好药。对应的签约服务关系形成后,医护人员更专注于居民的健康服务,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沟通多了,关系融洽了,信任增强了,医生对居民的健康心中也有数了,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简单的“望闻问切”也许就能给出一些治疗和饮食的建议。

  当然, 推行“家庭医生制”,需要更多的具体措施,需要更多的责任担当,倘若只是单纯签个协议,最终难免沦为形式主义,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这一政策只有切实转化为一副“责任处方”,才能更好地惠及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