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与海南师范大学共建新闻系成效初显
省委宣传部与海南师范大学共建新闻系成效初显
下一盘新闻人才培养的好棋
本报记者 周元
对海南师范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谢婧来说,这个暑假过得不一般。8月14日至18日上午,她和20多名同学深入海口多个文明生态村访农户、住农家,实地采写新闻稿件。“学校把新闻课堂搬到了新闻现场。这种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实践,是普通课堂上难以体会到的。”谢婧说。
像这样“接地气”的培养方式,已成为海师大新闻传播系部校共建后的一大亮点。2013年底,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要求,省委宣传部与海南师范大学签署共建新闻系的协议,成为全国部校共建新闻院系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自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党政部门、新闻媒体与海师大新闻传播系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共建共享,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更强大的力量。
“部校共建最主要的任务是创新模式,培养新闻专业卓越人才。在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党政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心和支持,视野更宽,力量更大,培养方向也更加瞄准行业需求。”海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卿志军告诉记者。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开门办学”,让学生感受到更多一线的实战经验,部校共建加强了媒体骨干编辑记者和海师大新闻传播系教师的双向交流。同时,还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列入培养计划,聘请国内专业教师和媒体负责人来海师大讲授课程;开设“名编辑名记者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国内著名编辑、记者来校讲学,通过一系列措施拓宽学生视野。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堂课,一个是把采访对象带到课堂,一个是把采访团队带到课堂,都很受同学欢迎。”谢婧说的这两堂特别的课,主讲人正是担任海师大兼职教授的资深媒体人。
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魏月蘅,邀请了澄迈县福橙研究所所长金忠泽来到课堂。她以记者带头发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对金忠泽作了细致的采访,并鼓励学生每人写篇报道,她亲自审评出好作品。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广播总监王玲,则把自己部门的采访团队带到课堂,给同学模拟展示了采访现场,并当场点评。
同时,海师大还与省内多家媒体合作建立了新闻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方便学生更好地实习,积累经验。除了开展“卓越新闻人才”工程,部校共建在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推进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根据社会需求,海师大开设了舆论与舆论调查、舆论分析等课程;学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今年获批,首次招生,并计划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老师+媒体或党政宣传部门资深人士)。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海师大新闻传播系实验室从200多平方米增加到500多平方米,并新增了先进的实验设备,鼓励学生参与节目制作。
在提高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高校也发挥所长,服务社会。比如,海师大新闻传播系抽调骨干,组建网络评论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并对省内新闻媒体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学历教育。据悉,今年开始,海师大还将送教下乡,在各市县开展培训,提高市县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
“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部校共建的大力推动和配套措施的保障。”卿志军说。部校共建以来,我省成立了“海南省部校共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委员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辅棠任主任委员,省内各媒体、中央驻琼主要媒体、省教育厅、海师大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委员;先后建立了部校共建协调制度、定期会商制度、监督制度等,并将部校共建项目列入省委宣传部和海师大的经费预算,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障了部校共建工作的开展。
(本报海口9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