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换绿皮车希望不是个“临时起意的玩笑”

21.10.2014  17:14

  从今年年底开始,北京、上海等铁路局所辖的客车(除动车、高铁和城际外)车体颜色将重新刷上绿色,全新概念的“绿皮车”将回归大众视野。(10月15日《南方都市报》)

  绿皮车承载了一代人不灭的青春印记,不管是求学打工抑或是寻亲下海,人们通过绿皮车的车窗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曾经的绿皮车冒着滚滚白烟,带着撞击铁轨的声响,缓慢地行驶在铁轨上,车上拥挤不堪,有时还散发着淡淡的“男人味”,只是因为乘务员服务真诚和票价低廉,不管它曾经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自从它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后依旧还被不少人铭记心中。

  铁路总公司为了“重拾”大家逝去的记忆,“特意”下达了全国客车换绿皮的指令。“让铁路职工和乘客更好地掌握哪些是快车哪些是慢车,更加便于管理和乘坐,是为了加大对普速客车商业资源、特别是广告市场的开发力度,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市场和塑造品牌……”,铁路总公司如是说。从白纸黑字的文件上乍一看,似乎既便于统一管理,又照顾到人们的情感寄托,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一招“借尸还魂”而已,非但没有找回原有的情愫,反而将这些美好的记忆在现实中无情地摧毁。

  把客车全换成“绿皮车”,至少有三点是要对公众做出合理满意的释疑:一则债务问题。在铁路总公司“转职”之前的中国铁道部,其负债是举国皆知的事实,不可能因为铁道部成了总公司以后债务就清零,所以,在统一更换“绿皮”之前要先掂量自己的实力和合理支出问题。今年前半年期间,铁路总公司共有3.4万亿元人民币的负债,税后亏损53.56亿元人民币,自身债务已是满目疮痍,如同病入膏肓,如今这剂“换皮”猛药一下,铁路总公司是否撑得住?这其中是否有,或者说有多少钱是转嫁到乘客及纳税人的腰包上?且更换“绿皮”车是否征询过公众意见?有无充分论证?账目是否明晰?这些,铁路总公司都说清楚了吗!

  二则情感问题。这次铁路总公司虽然打出了情感牌,但是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那也只能说明是我们曾经的情感被欺骗,甚至是被绑架了。根据铁路总公司的说法,换“绿皮”车是出于管理考虑、对客车的商业资源的开发及塑造品牌,才恢复曾经的“绿皮车”。这与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借用狐狸夜鸣的“大楚兴,陈胜王”的情感口号如出一辙,到头来,人们恍然间才发现,原来我们曾经美好的“绿皮情缘”被廉价地利用了。真是莫大的讽刺!

  三则服务问题。曾经的“绿皮车”虽是脏乱差,但至少乘务员的服务态度是值得赞赏的。现在更换的新“绿皮”不能只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换了外观,里子同样要换,服务质量要与这新的“绿皮车”一样,至少要能让人暂时回到那个人情温暖的时代。

  然则,此次换车皮行动仍是有些亮点,比如保障乘客的舒适度、电力供应及车速都有较大改变。如果此令要雷厉风行般执行,希望铁路总公司在执行前先把公众的疑惑解除了,实施后保障乘客所应享受到的服务,别让客车换绿皮车成了个“临时起意”的“激情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