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白沙民俗游 客人亲睹黎族婚礼舞蹈直呼过瘾

03.10.2014  19:00

  10月2日中午,素有“海南三江源头、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海南最偏远山区”之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热闹非凡。当地一对黎族新人正按照黎族传统的“婚礼舞”完成他们的婚礼,在意象白沙民俗游主办方——白沙县旅游局相关工作日人员的带领下,来自内地及海南部分市县的近200名游客,享受到了一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婚礼舞盛宴,直呼过瘾。

  游客感受了黎族鼓舞的热情

  当天上午11点,民俗游的车队排着长队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当游客们浩浩荡荡的出现在南开乡时,当地身着民族服装的黎族百姓已经站在南开乡的街道上、唱着黎族山歌迎接了,游客们一下车,就被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吸引了过去。

  据介绍,按照南开乡黎族人的传统,有客人来参加婚礼,首先要吃到新郎家的糯米糕,再跨过熊熊燃烧的“炭火”寓意客人以后的日子能红红火火。

  游客们经过炭火、骄阳的炙烤后,被新郎的家人和南开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迎接到南开旅游咨询中心休息,顿感清凉无比。

  旅游咨询中心坐着两位纹身、纹脸的阿婆,顿时吸引了好奇的游客。游客们走上前去,向老人们了解纹身怎么来的。一些黎族村民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游客耐心介绍了“纹身”来源于民族宗教信仰和“爱美”,纹身已经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当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走上前去和纹脸阿婆合影、向其了解黎族文化时,敲锣打鼓的声音再次断断续续地响起。记者走上前去,发现原来是游客们正在当地黎族村民的指导下敲锣打鼓呢!

  当地村民告诉游客,自古以来黎族人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黎苗族三月、过年过节、结婚、喜庆的日子,黎族村民就有敲铜锣、打大鼓、跳民族舞、唱黎歌的习惯。村民们说,在古时候的黎寨,谁家有铜锣、大鼓,就表明谁家有地位、日子过得红火。

  一位村民指着铜锣说,他们的铜锣一个有30斤左右,他们的大鼓是牛皮做的,至今少说也有100多年了。在每次婚礼舞上,都要四个铜锣手分两组、各抬两个铜锣,边走边敲;两个大鼓手抬着一个大鼓,边走边打,来到新娘家,迎娶了新娘和八个伴娘后,再敲锣打鼓,接到新娘家。

  说话间,一群身着黎族服装的黎族男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敲锣打鼓,向着新郎的住处进发;一群黎族少女手持火把围着一个戴红盖头的女子,紧跟其后,边走边跳边唱,气氛热闹而庄重。

  迎新娘抢新娘摸新娘转好运

  当锣鼓队来到新郎家门口时,站在大门两旁落定,少女们则拿出大红盖头把新娘包围其中,少女们围着新娘跳个不停。这时,新郎听到锣鼓声,便从新房里羞涩的跑出来,试探性地冲过去“”新娘。新娘在伴娘的保护下,新郎羞羞答答的冲击了几次都未得手。在家族长者的鼓励下,新娘终于冲进围城,抓住了新娘的手臂,伴娘们见新郎已经触碰到新娘,便顺水推舟,识趣的散开,新郎抓住机会冲上去,抱住盖着小红盖头的新娘,就往新房走。

  就在新娘走进新房还没来得及关门的一霎那,一些闹洞房的客人便尾随其后,冲向新房,伴娘们见有人要闹洞房,又冲去围住新娘,拉起了八个人的大盖头,将新娘藏在其中。闹洞房的游客在“摸新娘手转好运”的驱使下,哪里肯罢休?于是,一场你摸我挡,你推我护的闹洞房场景,在尖叫声、嬉笑声中持续上演。

  经过多次挡护、冲摸,终于,有一名客人巧妙地摸到了新娘的手,证婚人见有人摸到新娘,马上叫停。伴娘们接到指令再次散开。新郎见机,快速的抱起他的新娘。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摸手转运”闹洞房的客人。

  见有人已经摸手转运成功,闹洞房的人,便在欢笑声、尖叫声中自动散去。

  见闹洞房的客人散去,新郎、新娘便关上房门,进入二人世界。

  一位当地人告诉游客,直到婚宴时,新郎新娘再敬酒答谢客人,吃完婚宴,整个婚礼舞才算全部做完。(记者丁铭 特约记者陈志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