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根基打造海南经济“王牌” “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28.03.2015  21:36

      原标题:农业转型发展立足海南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亮出“热带特色农业”王牌

      在文昌的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大棚里,技术人员在观察记录航天种苗。本报记者张杰摄

      陵水岭门镇海南健汇热带农产品农超对接专业合作社的女工们正在忙着分拣圣女果。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近年来,我省依托热带农业资源特色和优势,按照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再创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全省开放型农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一带一路”承担着连接历史和开创未来的重任,海南农业将抓住资源、气候、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多重优势,在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抢抓机遇,努力前行,在“一带一路”上绽放希望之花,收获丰收之果。

      今年2月4日,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海南省农业厅在海口签署了《关于加强国际热带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农业部将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基地,共同创建热带农业国际人才培养平台,推进海南与亚洲非洲国家农业产业对接与合作。

      而在这之前,海南农业早已迈出了“走出去”的脚步。几内亚的甘蔗田、塞拉利昂的油棕园、尼日利亚的木薯地……远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却与海南有着紧密的联系,常常能看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活跃的身影。

      “非洲是世界重要的热作地区,热作资源丰富,但热作生产技术较落后,是我国热作技术输出的重要地区。”热科院科技合作处负责人说,在技术输出的同时,优质资源也被引入,对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的。

      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表示,在“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承担着连接历史和开创未来的重任,海南具有资源、气候、生态、科技和区位等方面的多重优势。海南农业将在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抢抓这一难得的新机遇。

      热带独特资源天赋异禀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宝岛,热带农业资源禀赋十分独特,年产热带特色农产品总量达1000多万吨,高品率在80%以上,其中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达600多万吨,水产、畜产品近200万吨。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优势,在热带特色上做文章,是海南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过程中找准的定位。

      近年来,我省依托热带农业资源特色和优势,按照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再创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全省开放型农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2014年,我省农产品出口超过6亿美元,畅销国内17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南农业虽然总量不大,但特色鲜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相比有自身比较突出的优势。农产品出口比例虽小,但出口潜力巨大。

      由于光温充足,海南农作物冬季仍可正常生长。海南利用这一独特的季节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培育了冬季瓜菜等特色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冬季“菜篮子”供给基地,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热带种质资源是我国最宝贵的财富。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海南是国家天然橡胶主产区,干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槟榔、胡椒、咖啡、腰果等热带经济作物是海南的特有资源,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海南也是全国重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芒果、菠萝、香蕉产量分列全国一、二、三位。

      海南26.8万亩年积温5300大卡的农田是中国唯一的南繁“绝版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70%经过南繁加代选育,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座”。

      海南水质、土壤、气候条件全国一流,森林覆盖率超过60%,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省有序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本钱。

      海南农业特色鲜明,同时又是国际旅游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的潜力很大,在全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海南是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外交基地,博鳌亚洲论坛已经发展成为聚焦亚洲、放眼世界的重要平台,中非合作圆桌会亦发展为中国与非洲合作的重要促进平台。海南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与世界100多个热带国家有着“地缘相似、情缘相亲”的区位优势,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

      夯实根基打造海南经济“王牌”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从需求结构、供给模式、资源配置、经营方式和调控行为看,现代农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常态下,海南农业发展同样面临着内部发展条件制约和国际市场冲击两大挑战。唯有夯实自身根基,才可能在竞争中把握更多胜算。江华安表示,新阶段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是深层次的调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量增减,要立足于提质增效,把结构调整与地力提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品牌等有机结合起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为了适应海南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新特征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新形势,我省将坚持特色为本、效益优先、生态环保、适度规模、农民自愿的原则,力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科技服务、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等一整套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省将建立财政增长机制,以重点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财政资金,统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并针对优势特色产业,研究出台配套的小额贴息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降低风险。

      同时,我省还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应用,为产业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并在坚守保护耕地红线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农业设施用地和林业用地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问题。力争到“十三五”末,改造百万亩标准化菜田,建设一批田头服务站,推广100个以上瓜菜新品种,集约化育苗比重达到70%,使冬季瓜菜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加强。

      以建设国家南繁基地为契机,打造国家级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海南本土种子龙头企业,壮大民族产业。

      发展橡胶产业、林下经济,以防治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为契机,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和热带作物、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水平,按照高亩产、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幅度提高其在种植业中的比重。

      以调整生猪结构、发展特色养殖、治理畜牧污染为主要任务,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腰果、咖啡、胡椒等海南特色产业,以企业为龙头,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园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将海南特色产业逐步恢复到适度规模。

      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力争到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年产值超过150亿元,规模化、集约化休闲农业基地达到1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以上。

      以畜禽、槟榔、果蔬等大宗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1。

      江华安表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效益提升,将为海南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