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大拉乌团队运用“互联网+实体店”模式推动海南古法红糖转型

05.06.2015  16:34

  海大拉乌团队运用“互联网+实体店”模式,推动海南古法红糖向旅游文化产品转型

  为“东方巧克力”裹上“爱的包装

  -【 海南日报 】记者陈蔚林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精致的礼盒上,这行广告语让海南大学学生廖望露出一丝心领神会的微笑,这是同学马昕彤送给他的纪念礼物,那句暖心的话语就是专门为他定制的。

  无论是包装、创意还是礼盒上的二维码,他手中这份礼物都在向人们传递着“‘互联网+’时代的小清新气息”。可是,当盒盖开启,儿时熟悉的红糖香气扑面而来,廖望才知道:“这‘洋气’的包装里,装的是‘土到不能再土’的海南古法红糖。

  马昕彤,海南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而现在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海口拉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马昕彤和他的拉乌团队通过“互联网+实体店”模式,让海南古法红糖这种传统手工艺商品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延续童年的甜蜜滋味

  什么是海南古法红糖?指着一块块被誉为“东方巧克力”的条状红糖,马昕彤告诉记者,早在至少600年前,海口市遵谭镇农民采用产自琼北火山区的富硒甘蔗手工熬制的古法红糖就誉满全岛。

  如今,尽管海南古法红糖仍然以其醇正的口味、丰富的营养且带着浓浓乡情的特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2013年,遵谭土法制糖工艺被评为“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土法制糖工艺”,但在工业生产浪潮的冲击下,它能为遵谭镇农民带来的收益日趋减少,愿意传承这门手艺的工匠也寥寥无几。

  在无意间获知海南古法红糖濒临失传的消息后,马昕彤等人多次前往遵谭镇与农民、工匠座谈,在了解其生产生活现状和红糖制作工艺、营养价值后,他们认为海南古法红糖不仅“命不该绝”,其中还大有文章可做。

  让温暖祝福直抵人心

  “这是伴随海南人度过童年的甜蜜滋味,承载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记忆与热爱。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希望它不会被时光遗忘。”2014年,在海南大学创新院帮助下,马昕彤着手组建“拉乌团队”并成立海口拉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古法制糖工艺相结合,在保证其原有的手工艺水平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对这一传统商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打磨。

  所谓“全方位的包装”体现在诸多方位——其品牌“拉乌”便是取英文“love(爱)”之意,包装上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印制了不同的创意广告,如“垂死病中惊坐起,人丑就该多读书”、“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等,有的令人忍俊不禁而有的引人深思,体现了这个团队的活力与真诚。

  之所以“斗胆以爱之名将真正的红糖呈现”,就是想让羞于开口表达心意的人们能将千言万语融入暖融融的红糖水。拉乌团队告诉记者,很快,消费者就可以提前定制标语,为亲朋好友送上独一无二的专属礼物。他们还有过更大胆的想法——除了标语,消费者还能定制更为立体的祝福,如扫描印制在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打开一段视频等等,让他们所要传递的温暖直抵人心。

  弹性学制支持休学创业

  为了“让产品具有自传播性”,近一年来,拉乌团队一直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合理制造话题,营造舆论热度,把握节点主动创造消费者市场,在今年网络热炒的5月20日“表白节”前夕,拉乌团队便推出了“怦然心动”款红糖,一步一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去年11月底,拉乌团队用线上赚得的“第一桶金”,在海口骑楼老街成功开设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又于今年4月在冯小刚电影公社开设了第二家线下实体店。如今公司每月“互联网+实体店”销售总额已达60万元,同时保障了遵谭镇27户蔗农的经济利益,让500余亩甘蔗种植面积的效用和产出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下一步,他们准备利用实体店富余空间开设“海南蔗糖史陈列馆”,让更多市民游客通过他们的努力了解海南这段甜蜜的历史。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马昕彤及另外两位合伙人获悉后提出了申请,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如今他们已经办理休学,心无旁骛地投入这份年轻的事业。(海南日报海口6月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