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公务卡制度改革全覆盖 每笔钱有迹可循

17.07.2015  19:18

  公务卡刷出“阳光消费”。陈慧 摄

  “这次外出学习的差旅费和材料等都统一刷公务卡结算,它不但便捷高效,并且所有的开支都在标准范围内,而且同事之间还能够相互监督。”在定安县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张拿出自己办理的公务卡说,自从办理公务卡以后,单位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公务支出的每一笔钱都有迹可循,根本不可能乱花一分钱。

  7月15日,记者从县财政局获悉,定安县自2009年10月份起正式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6年以来,公务卡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6月底,全县累计办理公务卡4383张,累计结算支付金额达到2835万元。

   资金支出“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如鱼得水,使用公务卡确实既方便省事,又能杜绝了虚报支出、多开发票等现象。”杨小柳是定安县一家行政单位的报账员,她使用公务卡的感受,体现了定安县公务卡制度改革所迈出的坚定步伐。

  在推进公务卡改革之前,在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存在着现金保管、携带、支付不安全,借款还款报销等环节多、程序复杂,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审核性难等问题。

  杨小柳给记者讲述以前的情形:在公务卡还没有普及之前,同事出差回来后,发票各种各样,较难分辨,也给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现在,公务消费都在网上留下了痕迹,一看刷卡小票就知道了。既安全,又方便!”小柳感慨说。

  以公务卡结算方式取代现金结算方式,实现支付信息电子化,不仅方便了日常小额公务支付,而且财政部门能够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范围,预算单位也可以通过公务卡管理系统对本单位日常公务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有效堵塞了各种管理漏洞,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结算目录“

  公务卡结算对于规范公务支出具有阳光、透明等优点,真正从源头上规范财务管理,防治腐败。定安县在推行公务卡改革的前期工作中花了不少功夫,但改革初期,仍然有少部分单位推行起来较难,甚至出现公务卡“休眠”——结算额度为零的现象,与全县公务卡改革给出的相关指标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持卡不用”现象,定安县将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16项公务支出纳入强制结算目录范围,要求预算单位在公务消费中要严格按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对因特殊原因未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报销申请人必须提供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书面证明材料,报账时要附上经单位负责人的签批,并报经县会计管理中心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现金结算。

  “这种倒逼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单位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使用公务卡。”县会管中心会计小王如是说。

   发放范围“广

  六年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了硕果——截至2015年6月底,定安县实行公务卡改革的单位有193家,占全县预算单位100 %,累计发卡4383张,累计报销金额达到2835万元,改革效果明显。今年1-6月,报销金额累计1058万元。

  “办理公务卡以后,对单位来说,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约束,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报账员杨小柳如是说。定安县公务卡改革的稳步推进,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慧)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