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光棍村”脱单记 家家劳动致富如今基本成婚

06.05.2016  10:28

  6年前,这是一个被公认为“光棍村”的落寞村庄,今天却忙着盖房、迎亲,喜事连连;6年前,村民提到生活状况和前景就唉声叹气,如今谈到发展个个信心满满……

  定安县龙河镇西坡村高坡村民小组如何完成这一惊人蜕变的?记者用6年时间对这个平凡的村庄进行跟踪调查,试图从中探索海南贫困乡村的脱贫富民之道。

  在我们讨论“输血”扶贫还是“造血”扶贫之时,高坡村已经普遍激发起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这种由内而生的动力,正是海南“十三五”攻坚拔寨,打赢脱贫仗的关键。

   6年巨变 “老光棍”娶上媳妇

   2009年30个壮年男子没有结婚如今村中五六岁的娃娃有30多个

  贫困,曾经是高坡村难以言说的痛。苦苦挣扎在贫穷和孤寂中的高坡村,甚至一连七八年,村里没办过一桩喜事,盖过一间新房。

  “那时候是真穷啊,家里的积蓄加起来不到几百元。”回想起2009年之前的日子,村民吴清群简直不忍回忆,“村里连条通往外界的路都没有,村里人出去一趟很难。外面的人进村找不到村口,哪有姑娘愿意嫁进来?

  “那时候,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男孩看到中意的对象,不敢往家带。因为人家一来就会被吓跑。”村民陈泓昌说起弟弟陈泓源在深圳谈了几年的女朋友,因为付不起彩礼钱,只好分手。

  按农村的习俗,过了30岁还没娶上媳妇,打光棍几乎就已成定局。2009年11月,媒体统计,高坡村46户214人,就有30个壮年男子没有婚配,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45岁。“结婚难”成了压在村民们心里最重的一块石头。

  那时候,高坡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因四周低中间高的地理环境,高坡村逢大雨必涝,水患频繁,土质潮湿,白蚁危害严重。

  调出6年前媒体拍摄的视频,高坡村竟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家房梁和门框被白蚁吞噬。望着摇摇欲坠的家,想到贫苦不堪、看不到希望的生活,镜头里每一个村民都在唉声叹气……

  但吴清群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居然还能娶上媳妇。

  “这几年村里喜事不断,不仅外地媳妇越来越多,新出生的小孩也开始满村跑了。”高坡村村民小组长陈学强掰指头数了数,“村里结婚生小孩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村子里五六岁的小孩已经有30多个。

   3步快走 “光棍村”摘了穷帽

   年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2000元攀升到2015年的1万元

  为了加快解决高坡村脱贫难题,西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祥锋三天两头往高坡村跑,把县里产业引导的政策带到高坡,把定安农业品牌打造和扶持的信息传递给村民。很快,一批生态农业种养殖能手脱颖而出。

  种植能手陈书进、陈香全,两家仅辣椒就有40亩。到2015年,带动全村种辣椒迅速增长到200亩,赶上丰收和好行情,每亩收入少则五千元,多则一万元。养鸡、养猪能手吴淑尧,母猪下一窝猪仔个个成活。现在村里有60户提出要盖猪圈,把猪圈与住家分开来,收集的沼液和粪便做肥料;深挖已经干涸的水塘,淤泥一部分填平槟榔园,水塘养鱼种荷花……高坡村年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2000元攀升到2015年的1万元。一个活力迸发、追求幸福生活的高坡村正令人刮目相看。

   路到村口 疏通穷村发展动脉

  现在的高坡村朝气蓬勃。村前的公路上,小货车、摩托车、农机车往来频繁,车上载着的正是村民们刚刚收获的三味椒、茄子等瓜果作物。

  “自从村里通了水泥路,再也不怕田里的作物烂在家里了!”刚刚收获一季三味椒的陈泓昌此季在家门口便赚了个盆满钵溢,“这一季收入还不算差,每天摘了辣椒去镇上能卖几百元,一个品种也有上万元入账。

  作为村子里“硕果仅存”的大龄单身汉,37岁的陈泓昌现在相亲变得有底气了。“我不在乎对方的家庭条件,只要勤劳,能与她说上心里话就合适。”陈泓昌有点害羞地说。

  但在2011年以前,陈泓昌可没有如今的精气神。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环村路,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只能靠自己肩挑背驮出去,遇到雨天,农产品运不出去,就只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赚的钱还不够填饱肚子。”陈泓昌说,一直以来,交通不便成了阻碍高坡村发展的瓶颈。

  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陈泓昌抛下了自家的几亩薄地,开始离乡外出打工。去过广东惠州当包装工人,去过东莞当保安,也去过海口当搬运工……自1999年离家打工以来,陈泓昌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虽然辛苦一年的收入也就混个温饱,但他却从未想过回去。“村里交通闭塞,根本发展不起来,回去只有死路一条!

  转机出现在2010年,省道通往高坡的村村通重新修葺。不久,高坡村的环村路也开始动工。2011年,这些道路疏通了高坡村发展的“血脉”。

  “得知村路修好后,我立马收拾行李回家。”陈泓昌坦言,正是这一个决定,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回村后,陈泓昌拾起了荒废已久的农活,种上了大白菜、辣椒、豆角。

  “高坡村与其他贫困村庄一样,在2011年开始完善基础设施,首先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络、住房等问题。”定安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转变观念 村民摸索脱贫法

  如果不是儿子8个月大时的那场高烧,高坡村村民陈香若可能至今仍在四处打零工。

  6年前,高坡村民大都没有文化和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也只是干一些低端的活计……大龄男青年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落后观念让高坡村不仅成了“光棍重灾区”。

  2007年,陈香若与同在海口某酒店打工的女孩许海桂相识,爱情在两个年轻人之间悄然萌芽。但两人的感情却遭到了许海桂父母的坚决反对。“我家和高坡村仅隔五六公里,高坡村有多穷,我爸妈一打听就清楚,当然不想让我去吃苦。”许海桂说。

  性格开朗的许海桂铁心跟定男友的那刻,大概也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如此困苦。“儿子出生后,我照顾家,陈香若独自一人打工赚钱。那时他一个月只能赚600多块钱,除去开销,每月能往家里寄不到300块钱。

  许海桂说,钱要掰成三份来用,一份用来买柴米油盐,一份给儿子买尿布,一份用来补贴婆婆家用,“那时候顿顿都是空心菜,真是吃到怕。

  但陈香若依旧觉得,只要本分、勤劳,生活就会变好。直到2010年的一天,8个月大的儿子突发高烧,打破了陈香若夫妻俩的平淡生活。

  “当时丈夫也生病在吃中药。孩子烧成那样,我们却连50块钱的看病钱都拿不出!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孩子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许海桂说,“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绝望。那种感觉,我俩至今刻骨铭心。

  “一定要改变现状,不能再让家人在贫困线上挣扎。”陈香若说,不久村路通了,他一边跟村里人搞种植,一边去县城和镇上的培训班报名学技能。家里的地上不仅种起了三味椒,陈香若还将其他农户的辣椒收购后运往镇上销售。

  此时,吴清群也开始大规模养鸭,陈泓昌用比较法试种各种瓜菜,力大如牛的陈香立一台台购进了农机车。村里陆陆续续有人结婚,有人建房,有人添置大家什,日子一天天、一点点在变好。

   铸金钥匙 生态农产品卖好价

  2014年的一天,陈香若看到外地老板在附近村收购黑猪,120斤左右的猪,老板居然不称,直接付给了农户3000元。陈香若心里飞快地算了一下,每斤24元!

  在定安农村,几乎家家养猪。但陈香若还是没料到猪价涨得这么快,后来又听说深圳超市的定安黑猪卖到了47元一斤。为什么不多养几头?

  说干就干,陈香若自己动手砌起猪圈,第一批猪共15头在1亩大的猪圈里奔跑。“第一年没掌握养殖要领,但还是赚了3万多元。”陈香若说,2016年分批次养个50头不成问题,家庭收入目标是破10万。

  虽然守着40亩水稻每年都能有一定收成,可吴清群并不满足。瞅着村里的青山绿水,心思活络的他又发现了养殖生态鸭的“钱景”。“村边的龙州河不仅水质好,还有广阔的河滩,刚好可以用来养鸭子。”吴清群说,他饲养的鸭子以稻谷和玉米为主食,在河滩上不时还能捕捉到小鱼、小虾、贝类、昆虫等“野味”,可谓真正享受着大自然福利的“野鸭子”。

  如今,8000只鸭子在龙州河里畅快地游弋着,“鸭司令”吴清群手里攥着要投食的稻谷粒,满面春风地望着自己的“鸭王国”。一般人养鸭一年只养两季,吴清群技术高超,不论四季一年12批,年纯利润超过10万元。

  2015年冬、2016年春,高坡村三味椒和鸡爪椒卖出了历史新高,最多时1斤20元,收购商直接发货去杭州和北京。

  把2016年的生产计划摆出来,村民们年收成心里就有数了。“高坡村今年又有8家人要盖房子。”符祥锋统计。

   3招脱贫 赶走致富“拦路虎

   夯基础筑产业,水涨船高分红利

  “作为海南千百个贫困村庄中的一个,高坡村并没有给予特殊关照,只是海南脱贫攻坚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就是这么一个鲜活的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调研后认为。

  首先,“路不通,财不通”,要脱贫,就得先斩“拦路虎”。“十二五”期间,我省共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5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切实解决了50多万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在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络、住房等问题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快得到改善。

  其次,四个方向发力各脱贫一批。定安县扶贫办主任许雄介绍,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定安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立足当地资源,做大做强热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定安对所有贫困户适龄孩子实行免费上职校、上高中,抓好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增强脱贫造血功能;开展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最后,高坡村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无污染、纯天然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如果说,前5年是定安扶贫打基础的时期,那么从2015年开始,大部分农村已进入产业寻求突破的阶段。定安的产业目标之一,即是成为‘海口的菜篮子’。”定安县委书记陈军表示,定安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打好“生态牌”,重点引导贫困户发展无公害瓜果菜、畜禽养殖、林下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当地特色农业。同时,合作社和贫困户还可以依托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在“直通定安”、微信、淘宝等媒体网站发布供货信息,进行网上销售。今年以来,定安县扶贫开发工作步入快车道,脱贫步伐明显加快。(记者 刘贡 见习记者 刘梦晓)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