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中医院改革摆脱经营困境冲刺二甲医院评定

17.03.2016  17:05

  “咱们县中医院现在医术真高明,我爸的伤势现在恢复得非常好。”近日,在定安县中医院住院部的走廊上,患者家属王文激动地紧握院长张熙民的手不住道谢。

  3月11日,王文89岁高龄的父亲出门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右腿小腿骨折。经过定安县中医院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后,老人伤势恢复得越来越好,家属终于松了一口气。

  近三年来,定安县中医院大力改革,在困境中“重生”。医院科室增加,设备完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极大方便了当地百姓就医。

  条件落后经营遇寒冬

  “以前,就连普通的感冒,我都不会到县中医院来看。”在王文的记忆里,以前的定安县中医院条件简陋,只有内科和外科两个科室门诊。医生给病人检查的仪器是传统的“老三件”:血压仪、听诊器、温度计,连X光、B超、CT等检查都无法完成。

  定安县中医院内科执业医师黄姑,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县中医院工作。由于医院效益不好等因素,黄姑和其他近70名同事一样,每个月工资大概一千多元。

  “当时,无论职称、学历高低,工种差异,大家的工资都没有太大区别。”黄姑回忆,过去多年,定安县中医院在全省中医院的综合排名中都是倒数第一。很多医生纷纷“逃离”另谋出路。

  实力赢得好口碑

  定安县中医院的面貌,从2013年7月开始有了转变:新院长张熙民到医院后,开始大刀阔斧对医院进行改革。

  医院就医环境不好,就从硬件上立面进行改造;科室不齐全,就相继开设彩超、放射、检验等5个辅助科室和10个职能科室,并让外包出去的骨伤科收归医院统一管理,与内科形成2个住院病区,大力打造重点科室——创伤骨伤科。此外,定安县中医院还陆续购买了C臂X光机、DR机、彩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

  同时,医院还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检查临床、医技、药剂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此外,定安县中医院还与省中医院“结对子”,在定安县中医院做的检查,可以通过网络传送给省中医院的专家,由专家帮助做出诊断,让老百姓在县城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治疗。

  73岁的何阿婆上个月摔了一跤,导致右手肱骨外科颈骨折。“以前人们骨折后,都要做手术。手术要把钢板放进去固定,等骨头接好了还要再做一次手术拆钢板。病人受罪不说,花的钱还多。”何阿婆的女儿莫女士告诉记者。

  早就听说定安县中医院治疗骨折有“妙招”的莫女士,决定将母亲送到该院治疗。医生通过手法复位,对何阿婆骨折的部位进行了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将老人的断骨接好了,患者目前正在逐步好转。和动辄数万元的手术费相比,老人整个治疗过程用不到一千元,家属因此对定安县中医院的高超技术竖起了大拇指。

  向二甲医院目标冲刺

  除了在硬件方面下工夫,定安县中医院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希望借此全面提升医院的软实力。除了定期派送人员到省医院或者是省外重点医院进行培训,该院还邀请专家到医院坐堂接诊。

  对于定安县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对常见的病情都可以独立做出处理。”黄姑说。

  两年多来,定安县中医院的口碑越来越好,甚至还有患者专程从文昌、海口、三亚等地到定安县中医院求医。据统计,该院的业务收入也从2013年的500余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000余万元。

  据介绍,海南省卫计委去年已组织专家对定安县中医院进行了二级医院评审。专家组对该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技术人员配备、科室建设等内容表示认可。3月底,该院将迎来行政复检,冲刺二甲医院的评定。(  刘梦晓 司玉)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