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官兵赴澄迈桥头镇玉包港重灾区 帮助村民重建

18.09.2014  10:15

    原标题: 海南官兵赴澄迈桥头镇玉包港重灾区帮助村民重建

      海南省军区炮兵团官兵来到玉包港帮助村民救援搁浅渔船。(特约记者林雨晨刘华摄)

      海南省军区炮兵团官兵来到玉包港帮助村民救援搁浅渔船。(特约记者林雨晨刘华摄)

      受强台风“海鸥”和天文潮汐叠加影响,9月16日全天,海南澄迈桥头镇玉包港遭受狂风巨浪袭扰,全村近180艘渔船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余万元。

      9月17日上午9点,记者在玉包港看到,海水平静如镜,但眼前的画面让人很难想象昨天这个港口是经历了一天怎样的灾难,码头和防风礁之间的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泡沫和船骸,仅有两三艘幸存的渔船还孤零零的在海面上飘着;岸边的码头已经严重损毁,渔船被巨浪冲上码头,一层层叠在一起,中间还夹杂着村民自制的泡沫浮标。村民三三两两的坐在自家被毁的渔船上,不知所措。

      “解放军来了!”玉包港的村支书吴武昌高喊了一声,引起人群一丝骚动,但很快便又恢复了平静。

      面对如此巨大的灾害,村民们个个面无表情,有的望洋兴叹,感叹天灾难违;有的手足无措,渔船损毁就断送了一家子仅有的经济来源;有的在岸边的妈祖庙上香祭拜,期望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来收拾这样一个的残局。

      随即驻军部队领导和镇村干部们立即研究救灾措施,大家都认为救灾不能等,可以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决定先紧急用人力将浮标从船上转移,然后帮助渔民清理船只,能下水的尽量下水,不能下水的等大型机械到后再做处理。

      于是200名官兵立即分组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当中。刚开始一些村民还坐在原地无动于衷,但看到官兵们满头大汗将近重200斤的泡沫浮标一个个推上岸时,村民们渐渐主动到自己的船边和官兵们一块清理船只了。坐在妈祖庙台阶上的80岁老人王玉珍,拉着记者的手反复说:“还是解放军好!还是解放军好!”

      在码头左侧的海滩上,二十来名民兵和边防官兵正在帮助渔民符文方一家转移泡沫球和清理船只,只见大家齐心协力,不到二十分钟便将老符家的近30来个泡沫球转移到岸上。虽然家里唯一的渔船连同渔网沉到海底,但符文方黝黑的脸盘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谢你们!”老符紧紧握着官兵的手不愿放开……

      11点05分,紧急抽调的重型吊车和挖机赶到,清理船只的速度明显加快,挂绳、固定、转移,一个个浮标被吊车吊到岸边,不远处不时停到现役官兵、民兵和渔民的整齐的口号声,飘离码头的浮标被陆续拉回,损坏轻微的渔船被推下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左侧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能不能麻烦帮我清理一下我的船”,一名渔民带着一丝询问的语气问道。

      “来5个人,帮这位渔民清理一下渔船。”省军区某炮兵团政治处主任王明亮振臂一挥,顾不上疲惫和饥饿,带领官兵们又投入到右侧码头的清理当中。

      记者无意间看到,王主任腕起袖子的手臂上到处都是一道道鲜红的擦伤,手掌上也磨了好几个大大的水泡。“这点伤不算什么,关键是老百姓能看到希望。”王主任如是说。

      下午18时,在现役官兵、民兵和渔民连续9个小时的奋战下,约700个浮标被转移,20余艘渔船顺利下海,许多官兵的迷彩服都湿透了,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休息。“能让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的汗水就没有白流!”从何政委坚毅的脸上,记者看到了一群人民子弟兵的伟岸身影。

      截至发稿时,清理工作仍在继续……(南海网记者陈丽娜通讯员张杨特约记者阳宗峰)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