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为何能够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

17.07.2014  13:55

  7月13日,抗议者在日本东京国会大厦前手举标语,大声呼喊反对安倍内阁的口号,并要求安倍内阁撤销此前做出的内阁决定。7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内阁决议案,重新解读日本和平宪以解禁集体自卫权。   

  中新网7月16日电 在15日举行的日本参院预算委员会上,围绕集体自卫权的行使范围等问题进行了集中审议,首相安倍晋三及相关阁僚共同出席了会议,对自卫队装备及防卫费用问题进行答辩。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分析称,安倍能够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举,取决于日本政治状况、外部安全环境变化等因素。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安倍内阁的特点

  继小泉内阁之后,日本政府陷入到“一年一相”的政治怪圈当中,以至于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政坛究竟由谁说了算感到十分困惑。虽然日本有着非常完备的文官政治以及良好的公民社会基础,为日本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政府的频繁更换却对日本的外交政策以及关系到民生的社会政策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然而,由于取得了参众两院选举的胜利,如果不出现其他的意外因素,本届日本内阁将能够避免“短命政府”的厄运,这也为安倍政权推进其既定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

  安倍政府组建以来,日本的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应。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5%。相较于前些年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成绩了。然而,硬骨头还在后面,安倍的“第三支箭”即对日本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看得见的效果。

  实际上,任何结构性的经济改革都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推进的政策,它不会像财税或货币政策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它处理起来所面临的阻力更大,挑战更大,不确定性也更大。但是,这却是日本经济最终摆脱低水平运转,走向持续繁荣最为关键的一招。

   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

  安倍政府寻求通过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其目的在于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政策。为此,安倍政府不断渲染日本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近年来,日本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是全方位的:从经济上来看,自2010年以来,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被中国取代之后,日本在东亚地缘经济格局中领头羊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从安全角度来说,近年来,东北亚安全局势波诡云谲,日本感受到巨大的安全压力,这种安全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日本所宣称的来自于朝鲜、中国、俄罗斯,尤其是中国的安全威胁日益紧迫;其二是日本对于美国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感到信心不足。

   美国态度的转变

  战后,日本的内政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的监督与授意之下制定并实施的。到目前为止,这个因素仍然可以作为分析日本政府外交安保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实际上,奥巴马政府对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做法,在态度上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冷淡态度转变为支持日本的做法。

  美国为何转变立场?这其中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美国感受到其在亚洲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换言之,美国对于其主导亚洲感觉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实际上,奥巴马多次强调,美国需要领导世界,但方式需要改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采取“责任分担”的方式来维持美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亚洲,美国同样运用这一做法,即让其盟友与伙伴承担更多的区域义务,日本则是主要的责任分担对象。(陈积敏)


延伸阅读: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或致亚洲格局重构
                    台湾团体抗议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焚烧安倍像(图)
                    日公明党谋求地方理解 称否定全面性集体自卫权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国是重要推手
                    安倍筹法律研究小组 加快行使集体自卫权脚步(图)
                    日民调:54%民众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 74%表担忧
                    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引东亚危机 民众恐惧
                    日本男子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 东京闹市区点火自焚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妄行不得人心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 煞费苦心渲染威胁蒙蔽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