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了父母在上班 海口四点半难题如何破解?

06.05.2016  12:41

  下午四点半左右,低年级小学生放学了,他们的父母却还在忙碌工作中。有的不能及时来接孩子,孩子只好在校门口等候,造成不少安全隐患;有的请假把孩子接回家再回单位上班,心却一直牵挂着家中那个小小的孤独的身影。这一“四点半难题”困扰着不少学校和家庭。海口已有社区探索破解这一难题,但更多社区囿于场地、管理等问题,无法做出帮助。

   家长的烦恼

   孩子放学早家长没空陪

  下午四点多钟,海口市白龙小学校门外挤满了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家长,他们等着接自己的孩子回家。

  罗女士的女儿在这里上二年级。“以前,女儿放学由奶奶接,最近奶奶生病了,我只好向单位请假来接孩子。”罗女士说,最近工作很繁忙,她曾考虑过让女儿自己回家,自家离学校步行只需20分钟,但要穿过好几个红绿灯,而且学校紧邻马路,车流量大。她又担心女儿在街上闲逛被坏人拐走,于是宁愿自己辛苦点,把孩子送回家之后再回公司参加考勤。

  据了解,有不少低年级小学生的父母面对上述“时间差”采用的都是这个办法:上班中途去接孩子,把孩子送回家再回去接着上班。但孩子在家无人照管的问题同样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不少托管班应运而生。譬如现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月月。刚上小学,月月妈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给她报了名,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小饭桌”会有人来学校把月月接过去做作业,直到妈妈下班去接他。月月妈妈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下午去接,并帮忙监督一下作业,每月收400元;如果中午也去接还提供中饭、午休的话每月要交900元。”月月妈妈觉得这个价格并不便宜,而且没有正规的管理,但是没办法。

   老师的担忧

   放学后无人照看

   易发安全事故

  一些家长希望学校延长孩子在校时间,在放学后允许孩子坐在教室里写作业,等候家长来接。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小学以放学后打扫卫生为由,要求学生及时离开教室。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放学后呆在教室里等候家长来接呢?面对家长的质疑,一些校长特意在办公桌上张贴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关于走读制学生下午离校时间,上面有这样的要求:夏秋季小学不得迟于16时50分,中学不得迟于17时30分。冬春季小学不得迟于16时40分,中学不得迟于17时20分。

  不止一名小学校长称,“老师们上了一天班已经很辛苦,即便有个别老师留在学校照看学生,但因为人手不足,精力有限,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孩子。万一有调皮的孩子在楼道里奔跑,发生安全事故,摔伤了胳膊或腿,该由谁负责?

  他们认为,学校只是按规定执行。还是要求孩子们及时离校才好,以免发生各种“小状况”。

   社区的尝试

   提供场地

   安排志愿者照看孩子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在海口市玉沙小学读二年级的林温温步出校门,直奔学校不远处的玉沙社区居委会。此处三楼有一间数十平方米的“道德讲堂”,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桌椅。这里,是该社区居民子女的“四点半课堂”。

  林温温找一张桌子坐下来,先打开书包写作业,遇上难题的时候,他可以随时举手询问守候在身边的“老师”们。他们中间,有来自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有来自社会机构的志愿者。作业不多,一会儿就做完了,“老师”又带着林温温等十多个孩子来到开阔的平台上跳绳、打羽毛球。

  “我喜欢在这里做作业,天气热的时候这里有空调,还有老师辅导功课。”7岁的林温温说,爸爸是送快递的,在四点多抽点时间来把自己接回社区,立刻又急匆匆工作去了。妈妈在服装店工作,每天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与其一个人守在家里,不如在居委会这里,与小朋友们一起写作业、玩耍。而陪伴自己的“老师”们,一直等到小朋友们全部离开这里之后,才会离开。

  玉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玉花说,该居委会于2013年成立志愿者工作站,现已吸纳近百名志愿者在此服务。去年应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立了“四点半课堂”,由社区提供活动场地,志愿者义务奉献,在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到六点这段时间,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驿站。活动不收任何费用。目前,社区里有22名小学生在放学后回社区上“四点半课堂”,他们的家长,大都是在孩子放学后无法下班陪伴孩子。也有的家庭,虽然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也会把孩子送到这里,这里有大学生志愿者们辅导孩子做作业。

   积极的探索

   社区与高校

   共同组建志愿服务基地

  “在我们学院,几乎所有的在校学生都是注册志愿者。”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韩胜丁说,学院支持大学生服务于社区,比如“四点半课堂”。希望家长和社会给予志愿者活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参与进来,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和高校之间的联络越来越密切。比如,为稳定志愿者队伍,5月3日,玉沙社区居委会与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共同组建了志愿服务基地。该学院团委书记韩胜丁专程来社区看望、慰问志愿者。

  “一进海大我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上学期开始到玉沙社区服务于四点半课堂。”读大一的鲁华富剑说,志愿者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比如她自己会选择在周一和周二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来社区服务。“困难肯定是有的,但都是可以克服的。”鲁华富剑说,他们每次来,都是坐公交车,因为社区离公交车站相当远,乘车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六点后回校途中,公交车非常拥挤,有时候甚至需要花半个小时才能挤上车。但与帮助别人之后所收获的快乐相比,这些困难实在不算什么。“辅导小朋友们做功课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也学会了如何与十岁左右的少年打交道。

  玉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玉花说,开办“四点半课堂”后,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比如,每个孩子到来,都会在表格上登记下自己的名字和进入时间,待他们离开的时候,家长要在表格上签名,才能把孩子带走。

   眼前的难题

   多数社区缺乏

   场地和资金

  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拥有玉沙社区那样的条件。

  “场地、人员和资金都是问题。”美兰区龙舌坡社区居委会主任肖师孟说,目前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缺乏志愿者及义工开展便民活动。另外,也没有资金和适合的场地举办相关活动。

  龙华区西湖社区居委会主任庄裕福带记者参观了其办公场所。“开设‘四点半课堂’,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确实是一件好事,为社区居民服务,原本是居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你看看我们的场地,哪里有供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地方?”该社区办公室大概只有十几平方米,摆了六人的办公桌后只留下一条过道,“楼上还有一个会议室,和这里一样小。”庄裕福说。

  龙华区西门外社区居委会离西湖实验小学很近,该居委会计划在装修新办公室之后引进“四点半课堂”之类的便民项目。“以后会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可以利用,届时将会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西门外社区居委会主任冯运铭说,他们憧憬早日开展“四点半课堂”等引进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活动。

  还有一些社区管理者谈到,他们担心组织活动会“惹麻烦”。“组织任何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现在的孩子都是全家人心目中的‘金疙瘩’,如果在我们这里发生了摔伤之类的安全事故,谁来担责呢?”  (记者许欣 见习记者谭琦 文/图)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