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海南”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原标题: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3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了“十三五”时期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海南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海南“十二五”时期走过的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两次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一个大台阶,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五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3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776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00亿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9%、71%、135%和155%;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以冬季瓜菜为品牌的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以海南生态软件园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兴起,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2.7∶23.7∶53.6。
五年来,全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预计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3%、96%。全省财政对民生投入保持总支出的7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拉平,省直和市县公务员工资拉平,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33%,医保、养保、低保均实现全省统筹和覆盖,标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减少36.3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明显增加,职业教育免费注册上学,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意义深远的骨干工程圆满收官或加快建设: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通车,形成“环岛三小时交通圈”,“四方五港”建设布局基本形成,东方电厂二期、西南部电厂、昌江核电并网发电,电网主网架基本建成,全省缺电状况得到基本解决;凤凰机场三期改扩建、博鳌机场建设、“田字型”高速公路建设、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红岭灌区水利工程大大加快。一批利长远、打基础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工,铺前大桥、跨海联网二回工程、文昌至琼海和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南渡江引水工程等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
五年来,全省改革开放有力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试点,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初显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授权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常态化管控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建立,政权建设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大加强,海南扛起南海维权维稳和保护开发的国家担当,得到中央充分肯定。三亚撤镇设区、儋州升格为地级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并加速建设。博鳌亚洲论坛影响力显著提升。离岛免税购物、落地免签等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不断放大。海口、三亚列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海南正在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五年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修订保护林地、土地、海域、水源等法规,立法保护全国最大的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取消中部山区生态核心区GDP考核。在全国率先实行森林公安垂直管理,“绿化宝岛大行动”造林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大气、水体、近海海域质量持续优良,城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8.9%。建成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和文明生态村。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国一流。
五年来,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落实,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态势,整治“庸懒散奢贪”“不干事不担事”深得民心,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善行义举层出不穷,“乐东之变”的“三严三实”经验在全国产生影响。鹦哥岭青年团队树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标杆。全省“打违”大见成效。
所有这些成就表明,“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海南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的五年,是海南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海南生态品牌擦得最亮、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最大的五年,是海南政治生态好、风气正、干劲足的五年。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稳定的海南,一个绿意盎然、充满魅力的海南,一个开放包容、大有希望的海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三五”时期海南发展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区域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激发持续发展动力,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看,海南区位、气候、资源独特,后发优势明显,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加快三沙建设等是我省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重点领域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红利,“互联网+”、海洋经济、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增长动力将拓展更大发展新空间。同时,海南仍属欠发达省份,经济基础薄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充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对外开放力度、社会文明程度与国际旅游岛要求不相适应;社会治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型、领军型高端人才不足;保持和提升综合环境质量难度加大。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全省上下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补长短板,全面完成“十三五”确定的宏伟目标。
(三)“十三五”时期海南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机遇,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特区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特色实体经济,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海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实施“多规合一”,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军民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创国际旅游岛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海南建设成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
坚持生态立省。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海南的最大本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于建设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质量,共享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治省。必须把强化社会治理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海南,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海南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确保47.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之内。
——社会治理管理能力大幅提高。强化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南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海南成为全国瞩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选之地。
(一)扎实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明确主体功能分区,明确十二个重点产业、六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五网”、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和千个美丽乡村的统筹布局,划定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等管控红线,限定开发建设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岸线、岛礁、海域、江河湖泊、地下资源等核心资源的开发时序、规模和强度。
建立健全实施“多规合一”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独立、高效、权威的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发挥好《海南省总体规划》对各部门规划、各市县规划的管控、约束和指导作用。完善省与市县规划分级管理体制,全面提升规划管控能力。适时出台“多规合一”改革的相关法规。完善规划实施监督、严格执法、责任追究、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土地、海域、财税、投融资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形成与“多规合一”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强力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通过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热带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园区、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把农垦打造成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家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建立符合农垦特点、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用两年时间,把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积极开展农场农用地使用清理规范行动。实施“八八”战略,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作物、草畜养殖、南繁育制种、旅游健康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八大产业”,加快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八大园区”。使垦区职工群众生活有明显改善。
(三)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和制约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整合规范前置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编制监管清单,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减少审批申报材料和缩短审批时限,全省实施互联网申报和全流程阳光审批,使用“一张审批网”实现全省四级全覆盖。提供跨部门“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建成电子证照库,探索异地受理、全省通办。试行“规划代立项、区域评估评审代替单个项目评估评审”、企业“承诺公示制”、多部门“联合验收机制”、“一个窗口”服务模式、项目“非禁即入”、项目退出机制等措施,实现重点园区项目审批明显提速。
(四)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职责清单制度。重点推进主审法官、合议庭、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落实主审法官、检察官的办案权责。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推进基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惩戒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司法雇员制。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到户登记颁证工作。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与水平。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文昌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进供销社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
(六)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科学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消除省与市县间共享税种分成比例的差异。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所有市县。整合统筹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扶贫开发、重点产业、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转变,减少无偿补助。创新我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可控。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开展消费税改革试点。巩固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改革,防范系统性财政支出风险。
(七)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推动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扩大出口的良性互动,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积极吸引外来消费,挖掘和拓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潜力和空间,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把投资重点放在补短板上,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施农业、公共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努力扩大特色产品出口,增强对外市场竞争优势。
(八)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鼓励国有企业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益。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对民企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降低民营企业成本,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用优质服务、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在海南建设研发基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