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光明行” 湄公河畔绽笑颜

12.09.2016  12:38

每天工作超10小时、153台白内障复明手术100%成功

……海南医护人员广受柬民众赞誉   

妙手仁心“光明行”  湄公河畔绽笑颜   

 ■  本报记者  马珂

  9月6日清早6点半,柬埔寨磅湛省湄公河畔,“海南柬埔寨光明行”医疗队主刀医生姚晓明将右手展开举在半空,一轮红日似被他托起,缓缓而升。“咔嚓”一声,这一幕定格成为永久的画面。

  来磅湛已经5天了,这还是他第一次有时间静静领略湄公河之美。

  今年7月,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访问柬埔寨期间,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会见时,就举办“海南柬埔寨光明行”活动达成共识:为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海南柬埔寨光明行”义诊医疗队将在2016年-2018年进行5次义诊活动,共计实施1000例手术。

  5天前,首批“光明行”医护人员肩负着责任,跨海而来。5天中,他们克服太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当地医生眼中不可能做到的任务。5天后,他们留下光明,收获患者的笑脸与感激。

  “你们是最棒的医疗队!”临别前,磅湛省省长隆林泰这样赞许。

  两天半,153台白内障复明手术,100%成功率!海南医疗队在磅湛创造了一段令人传颂的佳话。

  手术地点在磅湛省医院的一个废弃手术室,条件简陋可想而知。

  “时间短、任务急重,要保障在柬埔寨开展的手术快速高效安全,我们最后决定采用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姚晓明告诉记者,因为事先了解柬埔寨设备陈旧落后,于是决定自己携带设备仪器。

  2日凌晨,32箱设备抵达磅湛机场时,在地上堆成了小山。7名医护人员承担起了搬运工的责任,看似柔弱的女护士们,也都抡起胳膊搬起来。

  一大清早,医疗队从零开始布置手术室,安装设备仪器、分类药品、清洗消毒甚至拖地……当天下午手术正式开始!

  “下一个!”从患者躺上手术台,到护士为之敷上纱布,一台手术时间不到20分钟!

  为了不耽误手术的进程,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一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因为怕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喝。手术室内空调老旧,制冷达不到低温要求,医生护士身着厚厚的手术服,一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实在太累了,就轮换着坐在地上休息一会。

  今天清早,护士王文君大腿内侧一大片淤青,引起了同行队友的注意。“没事,没怎么觉得疼!”王文君笑着回应队友们的关切。原来,由于手术室里水龙头开关位置靠下,而且是个简易的铁片,护士双手戴着胶皮手套无法触碰,就用大腿内侧去拨动铁片,清洗设备。

  “每换一个病人,我们就要对一些设备清洗一次,一天下来,大约需要用大腿去拨动铁片300多次。”王文君说,不知不觉大腿都淤青了,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而护士长陈娟,因为一天要进行700多次的包装拆卸,手指头都脱了皮。

  为了保障手术的高效,姚晓明的手术台上,还特别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是他找翻译写的一些“向上看”“别动”等高棉语的读音。

  “嗨!诺瑞!

  5日的行动总结会上,海南医疗队的医护们与磅湛省医院眼科主任诺瑞显得特别熟稔。

  从筛查到手术,海南医疗队医护人员除了保持每天高强度工作以外,还专门抽空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医护人员。

  磅湛省医院的两位眼科医生在医疗队医生手把手的带教下,亲自成功操作了多台手术。

  “太感谢中国医生了,他们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新的技术,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大。”诺瑞开心地说道。

  “我们期待能与海南在医疗方面加深合作,帮助我们提高医疗水平。”磅湛省卫生局局长金速皮伦在总结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期盼。

  5日,当对最后一批患者进行复查时,一位柬埔寨老人在家人搀扶下缓缓走到海南医疗队医生面前。她双眼含泪,举起合十的双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

  明天清晨,湄公河上会再次升起红日,一曲中柬友谊“光明行之歌”,与湄公河相伴日夜流淌……

                                                                                        (本报柬埔寨磅湛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