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杀牛” 政府岂能袖手旁观

11.01.2015  15:29

   1月10日,在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下辛庄村村头奶站,工作人员在将一桶鲜奶出售。记者当日获悉,针对连日来媒体披露“北京延庆县奶农因收购量急剧下降倒掉多余鲜奶”一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但奶农表示,希望能与收购商签订合同。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1月10日,在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下辛庄村村头奶站,工作人员在将一桶鲜奶出售。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王宇、于文静)近日多地出现的“卖奶难”愈演愈烈,以至上演了“倒奶杀牛”事件。看着奶农把白花花的鲜奶倒在地上,或是把昔日高价买来、辛苦喂养的奶牛不计成本转手卖出,甚至无奈宰杀,着实让人心痛。

   奶价有涨有跌本属正常的市场现象,奶牛或买或屠也是奶农的自主行为,但如果每隔几年就出现价格大幅涨跌的“过山车”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奶荒和杀牛在奶业领域不断交替上演,那么这样的市场就不太正常了。

   市场反常的背后,存在无理因素。“滞销降价—倒奶杀牛—紧缺涨价—买牛扩容—滞销降价”这一魔咒在奶业已存在多年,暴露出的是市场的失序,以及政府的失位。在奶业市场秩序尚未有效建立时,一味放任市场,任由市场之手挥舞,只会加大价格波动,出现更多“倒奶杀牛”极端事件,不但奶农利益遭受损害,也直接危害中国奶业发展。

   奶农“倒奶杀牛”,政府岂能袖手旁观。在市场无形之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之时,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倒奶杀牛”极端事件的出现。

   政府不袖手旁观,就是要加强政府、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养殖户联动机制,积极协调乳企和奶农关系,鼓励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稳定奶业生产。

   政府不袖手旁观,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奶农的救助举措。奶牛养殖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唯一路径,在“卖奶难”严重地区,地方政府应对陷入困难的奶农实施基本救助,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奶农渡过难关。

   政府不袖手旁观,就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秩序的培育,启动生产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收储机制,合理调节洋奶进口供需,减小价格的大起大落。

   政府不袖手旁观,就是要加强宏观政策指引,制定乳业发展长远战略,引导我国奶牛养殖由“散、弱、小”走向规模经营,引导我国乳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农业部拟加大监测协调力度缓解奶农“卖奶难”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11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从“奶荒牛贵”到“倒奶杀牛”——我国奶业近年屡陷市场怪圈

   为应对“奶荒”困局,国内乳业巨头加大“走出去”力度,把常温奶高端产品的奶源更多转移到海外。与此同时,在全球奶价疲弱的背景下,低价进口乳制品开始不断冲击国内市场。国内生鲜乳平均价格自2014年春节过后迎来拐点,进入下滑区间。到2015年1月第一周,全国主产区生鲜乳价格为每公斤3.67元,同比下降12.4%。由于饲养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鲜乳,青海、河北、山东、广东等地频发散户奶农倒奶杀牛事件。

   200万奶农如何摆脱“倒奶杀牛”养殖悲剧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为何频频上演“倒奶杀牛”现象?我国200万奶农如何才能跳出“卖奶杀牛”乳业魔咒?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奶农、奶业专家和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