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太婆派出所里“上班”10年 她缺席令民警不安
所谓上班
就是在那里坐一天
从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会到派出所“上班”。其实,每次到派出所,老人就是在那里坐一天,只是有时要自言自语几句
民警照看
请她吃饭送她回家
早上,民警杨洪强给她倒了一杯开水,把她扶进一间休息室。中午,老人从休息室出来,跟着民警到食堂吃午饭。下午6点,民警送她回家
家人分析
那是她的精神寄托
“其实母亲到派出所去,我们心里很放心。”邱健生说,老人如果在派出所出现突发状况,不会去找麻烦。“她已把这当成一种精神寄托”
“怎么没有人来扶我?”4月5日8点多钟,90岁的王广霞(化名)走进邛崃市公安局临邛派出所扯着嗓门喊道。两名女民警跑下大厅前的石梯,把她扶进大厅坐下。
从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会到派出所“上班”。这些年来,在临邛派出所干过的民警无一不认识她。对于老人,他们从最初的无奈变成了如今的日日牵挂。
2005年,王广霞从西昌老家搬到成都和儿子居住。患有神经官能症的她与银行发生了一场纠纷,临邛派出所的民警赶去调解,随后把她送回了家。此后,老人就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对于这样的状况,包括太婆的家人都认为,只能用精神障碍来解释。太婆的儿媳妇邱健生说,每天出门,她都说到派出所去上班。
有事会请假
放假未通知太婆发火了
王广霞说的上班,通常情况下是在固定的位置上长久地坐着不动。到大厅来办事的群众开始增多,民警杨洪强给她倒了一杯开水,把她扶进里面的一间休息室。
成都商报记者几次试图与太婆交流,都被她果断喝退。“她耳朵有点背,不熟悉的人和她说话,要发火,我们都只有顺到。”中午,老人从休息室出来,跟着民警到食堂吃午饭。“我的饭怎么还没有打好?”听到太婆的喊声,一位民警赶紧把饭端到她面前。杨洪强说,有时候她不愿在食堂吃饭,只好给她零钱到门口自己去吃。太婆虽然有精神障碍,但生活能够自理。
午饭后,她又拄着拐杖回去,还有半天班。下午6点,值班民警走到太婆身边,抬手指了指表,冲着她的耳朵大声说:“下班了。”太婆这才起身,由民警把她扶下石阶,送她回家。
遇到有事情,老人会到所长办公室请假。有一次所长不在,太婆还写了张“请假条”放在值班台上,说第二天要去参加一位亲戚的酒席,不来上班。3月8日那天,太婆在派出所发火了。因为当天所上的女民警放假休息,但没有通知她。“放假也不说一声,早晓得我就不来了嘛。”
太婆虽霸道
缺席一天民警有些不安
临邛镇文昌宫社区与临邛派出所在同一个大院,社区书记黄练说,每天下午民警扶老人下石阶的一幕,他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了十年。
“一位有精神障碍的老人到派出所,我们也不能不管,毕竟到派出所总比在外面到处逛要安全。”一位民警表示,虽然太婆有点霸道,但混熟了,还是很通情达理。有时候她来“上班”,会买一些叶儿粑、饼干之类的东西,分给民警吃。有一次,老人发现公示栏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这人是才来的啊?”她随后找到这位新民警,问是哪里的?好多岁?耍朋友没有?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杨洪强很吃惊地问同事,“今天太婆咋没来呢?”这一提醒让全所都有些不安和不习惯,民警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太婆家中联系上了她。黄练说,这种不习惯的背后,应该是派出所对太婆的牵挂和感情。
太婆家人:
若出状况不会去找麻烦
老人衣着得体,很爱干净。“到这一步,我们也是出于无奈。”68岁的邱健生说,老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孙子旅居美国,平时都是她和丈夫照顾她。老人的精神问题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症状。最初往派出所跑的时候,邱健生每天催着丈夫把太婆接回家。不过每次去,招来的都是一阵骂。
“其实母亲到派出所去,我们心里很放心。”邱健生说,“有时候她回来后很得意,说是派出所民警送回来的,还把民警给的吃的分给我们。”
派出所民警介绍,太婆的儿子儿媳对她很好。她热衷于往派出所跑,可能是因为帮她调解过一次纠纷而起。去年,太婆与民警交谈中突然谈道:“我晓得和你们派出所没关系,你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邱健生和丈夫向民警表示,如果老人在派出所出现什么突发状况,不会去找派出所麻烦。“她已把这当成一种精神寄托。”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实习生 梁明智
编后
他们给老人优雅的尊严
到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亿多。当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满足以后,精神满足成为决定老人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有精神障碍的老人更是如此。
九旬老人天天到派出所“上班”。家人和民警最初都很无奈,慢慢地互相之间都适应了,融洽了,默契了。当老人缺席时,民警们充满牵挂。太婆的家人也表示,“她已经把这当成一种精神寄托了”。十年“上班”,十年温情,十年关爱,也温暖了有点霸道的太婆。沉默的她也会关心新来的民警,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民警们细微的举动,带给了老人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人人都像那些民警一样尽一点点力,就可以让更多的老人享受优雅的尊严。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