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天涯区启动城乡供水应急预案 多举措全力抗旱

13.06.2015  00:34

  中新网海南频道6月12日电(记者尹海明)“政府送水来了,终于不用再跑到三里路外的地方去取水了!”12日上午8时30分许,三亚市天涯区过岭村老汉董阿坚,看到消防车来送水时开心地笑了,他用三轮摩托车驮着一个大大的红塑料桶前来取水。从6月12日起,天涯区协调消防部门开始为严重干旱的农村地区定时定点运送生活送水。

  今年截至6月10日,三亚全市各地区平均降雨量88.6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189.4毫米,全市干旱指数为特旱。

  尽管只是八九点钟,但三亚的太阳已经很晒人,记者身处干旱了许久的村子里,就像在一个大的“烤箱”。村民们有序地在消防车旁排队取水。董阿坚说,今年特别干旱,自家的水井已经没水了,一家六口人和家畜用水都需要到三里路外的地方去取,一天两次很累人,而且取水的地方也快没水了。

  为应对今年以来三亚遭遇的持续干旱天气,解决天涯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保证市区和农村生活秩序,有效应对和及时控制今年干旱造成的缺水现状,天涯区在5月中旬启动《三亚市天涯区2015年城乡供水应急方案》,开始打抗旱井,目前,新打的17口抗旱井已投入使用。

  据天涯区海洋渔业水务局局长邢孔宗介绍,今年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尤其是进入6月份以来,气温逐渐升高,部分地区村庄出现水井临近干涸、引山泉水水源临近干涸的情况。天涯区农村饮水困难的重点区域涉及人口近7000人,1.5万亩水稻、瓜菜、果树受旱。邢孔宗说,天涯区全区26宗小型水库和山塘,正常蓄水量可达1448万立方,而现在需水量近129万立方,其中19宗水库和山塘已经干涸。

  记者12日在位于天涯区过岭村的六一水库看到,水库里已没有一滴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水库已干涸了一段时间。往常水库灌溉的华丽村、文门村、过岭村等地,农田大面积草黄荒芜。文门村支部书记周人斌告诉记者,全村6000多亩耕地,正常种植的不过1/3,有2/3的耕地因干旱无法种植。为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天涯区在5月开始发动群众打抗旱井,文门村委会西风自然村新打出的5口大口径井可解决近千人饮水问题。

  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天涯区积极行动,多项举措全力抗旱——“5月中旬成立3个抗旱技术指导小组分赴高峰、凤凰、天涯片区,核实灾情指导抗旱;群众投劳,政府扶持购买材料,多种方式,开挖水井和引山泉水,已解决了近6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筹集1900万元,完成水利灌溉渠道25条28公里;计划本周动工在水稻和瓜菜集中种植的田洋钻打抗旱井16口;本月底动工建设抗旱防高温简易大棚,对受灾较重的露天常年蔬菜基地进行改造;全区计划近900万元人民币扶持打抗旱井105口、深机井13口、开挖渠道等……

  “今年太旱了,好多年都没这样旱过了。村里5月底打出这5口井,原来没打井的时候,我每天洗澡要跑到邻村,很不方便”,12日中午,在文门村委会西风自然村新打出的水井旁取水的年轻人罗汉说。

  记者注意到,这5口新井被取名为“酿酒井”,记者尝一口井水,清凉中带着些许甜味。“很多外村人现在也来这里取水。”周人斌说,这5口水井每口井所花费的2万元人民币是天涯区政府出资,“这水特别好,干净清凉,是可以用来酿酒的上好的水,大旱之年能有这样的水,村民们很高兴,‘酿酒井’因此得名。

  12日上午,天涯区区委书记张可、区长陈向奋带领该区有关部门到华丽村委会、过岭村委会、文门村委会现场实地查看旱情,组织抗旱工作。

  现场指挥的张可向记者表示,三亚今年遭遇特旱天气,旱情还在持续,天涯区将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把全力抗旱作为当前全区的首要工作来抓,要结合“三亚三实”专题教育,将工作落到实处,以“马上就办”的精神,一个村一个村落实,首先保障全区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在农村地区,通过引山泉水、打水井、拉水管和用消防车运水等多种方式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在城区,对用水困难小区送水,并在市中心城区居民密集片区设置14个临时取水点,当市中心城区实施低压供水时,保障不间断供水。同时,通过采取开源节流,加强管网巡查打击偷盗水行为,加强宣传呼吁民众节约有序用水等措施,全力降低干旱带来的损失。(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