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海南大学寻访团听玉仙村老兵讲诉抗战故事

09.08.2015  00:44

  【 南海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这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在我们的城市里,还有一些抗日英雄健在,他们用亲身经历述说着那些英勇的抗日故事,也见证着那段历史。历史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2015年7月19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致远传承,一行12人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玉仙村寻找抗战时期的老战士。玉仙村是南渡江畔一个小村落,却书写了琼州抵日本抗侵略的雄壮史诗,我党于1926年成立的第一个交通站,即是连结琼东琼西重要关口的玉仙村交通站;抗日战争时期的琼岛抗日的第一枪又在玉仙村的潭口渡打响。在村长周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村里的部分抗日老兵或者老兵的家属,曾经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士们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对于抗战的那段历史,他们始终铭记于心,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我们和冼因明老人在村口的老榕树下见面的,老人精神很好,讲话清晰,对我们也很热情,我们围着老人就做听他给我们讲抗日时的往事。

  现年83岁的冼因明老人10岁就参加了玉仙村的一名儿童团团员,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负责给村里的部队放哨、送信。在那个危险的年代里曾经受到日寇生命的威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紧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交通站的故事,其中令我最为佩服的是冬天海水已经冰冷入骨时,交通站站长冼心中以及交通站成员冼开章等人为了革命事业,在寒冷冬日,在没有船,只能以门板做木筏或者只身游过南渡江。其中交通员冼心中在冬天为了给组织送信游泳过江,再回来的时候手脚冻僵无法行走,但为了革命工作,他硬是凭着强大的信念爬了回来。这是老人很难忘的事情,正是被这种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村民们都很团结。

  在我们送他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处院子,老人指着院子的一个角落对我们说:“我的二叔就是被吊在这里被日本鬼子拷打致死的,他的额头上的皮被划开,翻盖在眼睛上”,之后的路上老人就很少说话了,我们也被日军的残忍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随后我们有探访了冼国生老先生,他今年已经87岁高龄听力不好,我们与其对话需要贴在他的耳边很大声,有时需要将话写到本子上给老先生看。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覃口阻击战的战斗情况:“日本军在抵达覃口渡口的前一天,村里青壮年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拆炮楼、挖了两三百米的战沟(战壕),并将其余村民疏散进山。党员冼开章带领部队在覃口渡口码头埋伏,当日本鬼子渡船过河时,我们的部队开枪阻击,打响了琼崖抗日第一枪。日本人不明虚实,还派飞机对部队进行的攻击,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为了保存抗日力量,部队奉命撤出阵地,覃口阻击战结束”当问及老爷爷日军对他们村子的扫荡的时候,老爷爷印象依旧深刻。“粮食都被鬼子抢光了,我们都只能逃到山里,没有粮食吃,我们就吃野菜,很多村民因为缺乏营养病倒了,因为缺药,许多人都去世了,我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就是在那时候死的”这是老人觉得最难的时候。

  1943年,村中儿童团放哨被日伪军发现,队员被抓,引诱、拷打让他们说出放哨的情况,大多数人都都说自己只是在放牛,什么都不知道,当其中一名队员被伪军拿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说出了是冼国生、冼国才叫他来的,当晚日伪军包围了村庄把他们抓进维持会拷打,老先生当时很机智,说那个人之所以说是他派的是由于和自己打架输了,怀恨在心,剩下的就什么都不说只是哭哭啼啼,后来经过冼开贤说清,才将他们放回。

  之后我们探访了几位老兵的家,老兵已经离世,我们觉得我们来晚了,只能对老兵家属进行采访,一位烈士家属拿出了老兵的光荣证,抚摸着这上面的名字久久不语。

  当问到老兵们现在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儿女孝顺,族人也很团结友爱,现在能够开开心心的安享晚年。在我们临走的时候,我们问老人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铭记历史,弘扬传统,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大学生!”这是老人们对我们的寄语。我们一定牢记老兵们的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我们的期望,做一名有担当的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