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大学博硕团“三下乡”踏访海口本务村

22.09.2016  08:36

在海口本务村留影。 海口调研场景。 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

  【 中新网 】海南9月21日电(甘点江)9月20日,海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社会服务团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蒋国洲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海南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美丽乡村中华行”的最后一站——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合群村委会本务村。

  在本务村,服务团详细了解了该村2016年精准扶贫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吴坤明一家。家中一共三口人,妻子瘫痪在床,儿子只有13岁,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吴坤明一个人肩上。尽管辛勤劳动,一年到头家里的年人均收入也只有3000元。

  2016年年初,红旗镇开展了精准调查,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计划。吴坤明家领到了6只帮扶羊苗以及8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补贴,他的脱贫致富之路开始了。“我原先主要靠外出打零工赚点辛苦钱,收入不高。养羊效益好,我现在有10只母羊,一年能产仔30只,一只羊一年至少可赚1500元,这比外出打临工要好得多,还可以在家照顾家人”。

  吴坤明家的新羊圈就建在新改造的房子后面,在新羊圈的墙上,一块精准帮扶贫困户的信息牌引人注目,吴坤明的家庭基本情况、帮扶内容、各级帮扶单位责任人以及跟踪服务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扶贫就要做好跟踪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扶其上马还要送一程,确保扶贫成效。”琼山区红旗镇村委许海明说。

  走访调研中,服务团成员通过在本务村发放调查问卷、与当地村民座谈,了解到,为了确保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红旗镇以实现贫困户的“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即建档立卡的扶贫户通过扶贫开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为基本目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愿,通过精准调查,实施精准扶贫。

  在结束了一天的调研走访后,服务团指导老师曾德虎说,“我们在本务村虽然接触到的都是贫困户,但是在他们脸上看到的不是抱怨和不满,而是对新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海南大学博硕团“三下乡”暑期实践之“美丽乡村中华行”活动是为了使在校学生切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深入领会“十三五”规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组建的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博士硕士社会服务团队,从8月7日到9月20日,博硕团连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海南5省,探访了7个具有不同特色的“美丽新农村”,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活动,由点及面,在对部分省市典型乡村发展的特征与路径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乡村发展与优化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