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大学之道"
首先解释一下 "四书" 的概念。"四书五经"这个词经常被提起,一般用在形容众多的经典书籍,其实,这个词里是包括了一共十一种儒家经典著作。
而其中的 "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经典 ,涵盖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宋元以来,这四部书 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了莘莘学子的教科书 。可以说,"四书"代表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最主流的思想智慧。
而《大学》,过去是在"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是《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
什么叫"大学之道"呢?这里谈到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普遍所指的高等学府大学概念不是一回事。 儒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 , 能开始研习"大学",就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就要求着君子之德的遵守、就开启着光明大道的修行。
所以《大学》开篇的"三纲领",就是对于"大人之学"的三项总要求。
习大大在"五四青年节"把这句古语讲在中国大学的代表北京大学,就是提醒全国所有已经迈过十八岁成人年龄、已经完成成人礼仪式的 青年学生,应该去真正成熟地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
(二)"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两个"明"字,前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连起来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使"人之初,性本善"的明善部分发扬光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因子。对此, 孔孟之学坚持"人性善论" ,认为人的天性里还是良善为主,所以 后天的教育,就是依靠道德的引导把人性之善开发出来、鼓励出来、彰显出来、践行出来,让德善的力量在每一次观念抉择时都占上风。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以儒家荀子为主的 "人性恶论" ,在人心善恶的两面性上,他更强调的是人性中天生裹挟的恶之花,要改变人性需要“化性为伪”,伪,就是人为的意思。所以他教出的弟子,是韩非子、李斯这样典型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强调"法"的严整,就是不信任人性的自我管束,要用法的手段来惩治人性之恶。
那么, 人性既然天生具有善恶两面,最合理、最成功的应对方法,就是采用"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既要依靠德善的引导来实现自律,又要依赖法治的约束来实行他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启迪人心的一种温暖力量与正面教育。 一个人如果能学会审视自我、能不断地朝着光明前进,那么,这样的修身过程,就是大人之学,就是君子所为,就是大学之道。
(三)"在亲民"
对于"亲民"一词,有不同的释读,理学家朱熹认为通 "新民","亲"即为"新" ,就是图新、向新、革新的意思,要不断改故向新、不断自我求新。如果联系前面一词"在明明德"的要求来看, 那么"亲民"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的意思。
对"新"的重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一种文化心理,也是能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可参考阅读"学习经典"系列解读之"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国家层面,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价值理念;在社会层面,有"日新之谓盛德"的价值追求;在个人层面,有"温故而知新"的价值目标。
"在亲民",就是要求人通过追求光明、彰明德善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新自我、刷新成就。
是以好的新我来覆盖旧我,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来呈现鼎故革新的动态。
如果说 "明明德" 是内心源点,那么 "在亲民" 就是努力过程。有了光明的起点,有了日新的行进,还要有伟大的目标 ,——目标就是第三个词所指,"在止于至善"。
(四)"在止于至善"
"止"是达到,"至"是极度,"善"可理解为"好","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
任何完美境界当然都不存在,任何极致追求都很难实现,所以《大学》教导和提倡青年人才的, 是把对人性至善至好的追求当做理想目标来看待。
有了宏伟的正义目标,有了坚定的价值理念,那么,只要人心向善一点点、只要每天向新一点点,就是朝目标接近了一点点。
既然《大学》是关乎终身的大人之学,那么,君子修行永远没有成人定格的完成时、大道之行永远没有停歇时 。"在止于至善",美好的理想设定、人格的完美追求,是让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境界的正面价值引导。
所以,不要怪我们的古人要求太高, 我们的文化,是很早就懂得了用正能量来激发人性向好的本能。
理想的旌旗招展,催发了人生向新的永动力,让人心永不懈怠,永不老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
习大大把这句重要古语送给青年学生,是在期待我们的"大学"出"大人"。 无谓官职、只论品性的"大人",是品格上的君子,是学业上的才俊,是心理上的成人,是国家的真正栋梁。 (文/ 子曰师说 曹雅欣)
书法:孙旭东,1994年12月入伍至总参陆航部,1976年1月生于安徽庐江,供职于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受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安徽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第十届安徽省青联委员。
本文主体部分发表于光明网 专栏 “醉中国”的 子栏目 “醉时话”。
“醉中国”发布名称为: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手机阅读网址(或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
http://news.gmw.cn/node_64196.htm
3月3日光明网首页:
“醉中国”新闻文化时评专栏,
目前可在光明网首页的“专题”页面点击或直接搜索“醉中国”查看,如下图所示:
“醉中国”,内容宗旨为:
最中国的声音,醉中国的文化!
“醉中国”,内容宗旨为:
为百姓讲述国学史话
用国学阐释时政新说
“醉中国”,栏目下设:1、“醉时话”,每周四发布一篇文章,以国学视角解读时政热点;2、“醉艺述”,每周五刊发一幅艺术作品或国艺文章,展示书画刻印玉石木瓷等艺术风采或由艺术作品引发话题;3、“醉书香”,由栏目主笔曹雅欣进行主持,网络书香,为你读书。
欢迎合作、来稿、提出宝贵意见!联系人-赵宇坤:137 0121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