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灯光照亮临高发展之路

19.11.2015  18:35

      临高干部学习夜校开办三年培训2万余人次,成为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加油站”,为县域发展和基层治理带来源头活水——

      夜校灯光照亮临高发展之路

      冬日的临高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博厚镇五尧菠萝种植基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碌着采摘、过称、装箱,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基地负责人彭志坚告诉记者,这是台湾引进的新品种,品质好,产量高,生产周期还比海南传统菠萝少4个月,经济效益几乎翻倍。

      “农业转型需要观念创新,多亏县干部夜校将理论宣讲送到基层,解放了农民思想,促使临高产业结构调整迈开了步子,传统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正在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化!”11月5日,临高县农业局局长符魏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

      他说的干部夜校,就是近日作为全国32个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之一受到中宣部表彰的临高县干部学习夜校。这所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作“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加油站’”的学习夜校,自2012年底正式开课以来,坚持“地方发展需要什么学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补什么”的办学方向,聘请省内外理论专家、学者型领导和专业人才,利用每周三晚上,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县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宣讲和专题培训,明白透彻的理论宣讲、与时俱进的观念传播和务求实效的技能传授,让基层干部提神醒脑长见识,为县域发展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

      为什么要办夜校?

      把沉迷于茶坊和麻将桌的干部拉回到课堂来

      临高为什么要办干部学习夜校?时间退回到三年以前——

      2012年初,刚刚上任的临高新一届县委班子成员们发现一个现象,业余时间许多干部热衷于喝茶、打麻将,玩风太盛,学风不浓。县委书记李江华隐隐感到,这样的干部队伍怎么承担得起临高作为国定贫困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任?必须把那些沉迷于茶坊和麻将桌的干部拉回到课堂来,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

      当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美莲刚从团省委调到临高县委工作,单位部分公务员着装随意、工作懒散、公文写作潦草的问题让她十分头痛。为改变这一状况,她决定将年轻人聚拢起来,亲自讲课示范!从公务接待礼仪,到公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等,她都自己备课讲,手把手教,效果十分明显。

      “在小范围试验成功后,我就想着,这种授课模式,是不是可以在全县推广?于是,就向县委建议,办一所培训夜校,定期请省内外各路专家来授课,以便提升临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朱美莲说,当时恰逢党的十八大刚刚召开,中央号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她的想法与县委书记李江华,县长曹文,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等县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快,由临高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联合筹备的干部夜校就开办了起来。

      临高干部学习夜校开些什么课程?夜校能坚持多久?鉴于以往类似机构的无疾而终,大家心里对干部夜校怎么办心理都没底,只能靠不断探索尝试。

      为丰富夜校内容,县领导多次赴省委党校,登门拜访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王白娇教授,恳请其担任临高干部学习夜校名誉顾问,负责规划设计课程,并筛选物色优秀的讲师资源。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什么学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补什么”的办学思路,临高最终确立了夜校课程的两个重点: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一是业务技能培训。

      夜校究竟怎么办?

      “点单上菜”让教学相长激发火花

      夜校建起来了,如何让听课者感到解渴管用有收获,很考验办学者的智慧。

      为了让授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临高干部夜校在设置重要理论宣讲等规定课程的同时,创新授课模式,试行“点单上菜”预选课程,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和行业工作需要由各听课的机关和乡镇人员点课,大大增强了教学互动,激发了听课者的兴趣。

      结合临高农业大县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干部夜校邀请省委农办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夏斐讲授《如何把热带资源优势转变为特色产业优势》课程,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班子成员和县农口的干部群众踊跃听讲,课余双方还互动交流。夏斐感慨,临高县干部夜校这个平台,不仅让最基层的人员接触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也让政府官员更接地气,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需求和声音,了解基层最真实的状态。

      结合基层治理中的舆论应对问题,干部夜校邀请省委宣传部网管处处长史盛东做了《新媒体崛起中舆论的应对和宣传创新》讲座。和舍镇党委书记黄振课后颇有感触:“新媒体时代,基层的一点小事也可能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不及时应对就会影响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基层干部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媒体应对的话题,以前在这方面吃过亏,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要‘早说、敢说、会说’,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

      今年以来,夜校以“点单上菜”方式推出的青年励志专题“奉献的青春最美丽”、落实“一岗双责”反腐专题教育课程、依法治教宣讲“教师的权利、义务与师德规范”等讲座均在全县各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对授课人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理论修养和政治高度,还要有实战经验,且要有讲课的激情和技巧,善于调动每一堂课的气氛,让大家愿意听,愿意学。”课程设计者王白娇像“星探”一样四处“挖人”讲课,一方面,她通过省委党校的平台,结合临高实际,挑选优秀教师;另一方面,她还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网,四处打听,寻找最佳授课人选。在临高县干部夜校的课堂上,不乏像夏斐这样的厅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这些“领导型学者、学者型领导”在临高颇受欢迎。

      办学三年成效如何?

      干部学习兴趣浓机关处处闻书香

      干部夜校开办三年成效如何?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博厚镇镇委书记郑争说,夜校学习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如今,遍布每个社区和行政村的“零公里服务站”,都是党员干部为群众跑腿,大小琐事不嫌烦;县商务局局长王儒说,如今临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迈开步子,电子农务和互联网营销的模式,老百姓不再陌生;县教育局研训院的李祥生说,依法治教专题“像一场及时雨”,增强了基层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学、以德育人的风气在校园兴起……

      “有些地方也开展理论宣讲下基层,但往往是‘一阵风’或‘流于形式’,能够像临高这样抓出实效的确实不多,难能可贵。”多次到临高讲课的省委巡视组成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陈长林认为,临高县干部夜校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临高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制度化、长效化的运作机制,确保长期办学不间断,已成为当地党群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是办学者十分用心,课程设计“立足实际、讲求实效”,让听课者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益处,渐渐就培养出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来。

      据统计,临高县干部夜校三年来坚持每周三晚上开学,已开展各种理论宣讲、专题讲座110多期,参加听讲和学习的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碰上热门的课程,临高县周边市县的干部群众,也会专程过来“蹭课”。

      “昨晚听课了吧,那位老师讲得太好了!”在周四早上的县委大院,干部们常常这样寒暄着。听课学习,探究问题,基层实践,服务发展……干部夜校的开办,大大激发了临高干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机关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人心思学,人心思干蔚然成风。农业结构调整、深海网箱养殖、西环铁路征地等事关全省和临高发展的大事难事都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临高县干部夜校下一步将以宣讲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让先进的思想武装基层,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快临高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同时进一步总结干部夜校办学经验,真正把夜校办成学以增智的大课堂、炼就人才的大熔炉、展示形象的大舞台”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