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溺水事故频发,谁之过?

27.06.2014  15:29

  海南昨日报道,三亚大东海海域一个多月来有两百多人溺水。仅今年一季度,三亚海上游泳溺亡人数就达到8人。在发展海洋旅游、亲海旅游的同时,如何避免悲剧一再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追问:溺水频发谁之过

  饶思锐:三亚大东海水域一个多月溺水200多人,数字触目惊心。与之对应的是,大东海1800米的海滩有68个救生员,每隔400米就有一个眺望台。除了随处可见的警示标志,还有人不间断地劝阻,预防机制、救援机制都算完备,应该说管理方的义务都尽到了。

  但不同的生命个体,却一再重复悲剧情节。究其根源,并非公共应对乏力,而在于公民自身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特殊区域的规则,藐视规定,才一再导致悲剧发生。

  郑彤:大东海海域游泳溺水事故多发,并非今年才暴露出来。近年来,随着游客量日益增加,尤其是旅游旺季扎堆式激增,在三亚几大海域,下海畅游者络绎不绝,甚至一度出现那边溺水,这边继续“前仆后继”“下饺子”的局面。

  对于旅游业而言,这体现了人气之旺。但是在旺丁旺财的同时,如何“护丁护财”也不容疏忽。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尽管更多的责任在于游泳者自身不听招呼的“盲干”,自认为身体倍儿棒、技术倍儿硬。但是就政府部门、景区管理公司的监管,以及热衷“占位”公共海滩的一些酒店的间接责任而言,也不能止于拉起浮漂缆绳、竖起提醒告示牌、划上安全警戒线了事。

  董纯进:蓝色大海,是三亚旅游的一大卖点。对许多游客来说,面对大海的诱惑,如果不能下海戏水,就有虚度此行之感。感受大海,拥抱大海,击水大海,是有庞大市场需求的。面对溺水事故频发,单纯靠堵肯定不行,禁更行不通。惟一办法,就是加强安全警示提醒,加大监管巡视力度。

  俗话说,河中淹死会水人。三亚的统计表明,溺水者大多会游泳,且多为成年人。作为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如果不听劝阻,强行超出安全海域,出现溺水事故无疑要自负其责。虽然如此,但不能说监管方就没有责任。作为著名旅游目的地,如果频发安全事故,对当地美誉度是有影响的。如何减少溺水事故,应是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

   建言:防范体系当共维

  董纯进:从目前的防范体系来看,监管巡视力量基本以景区救生队和海上搜救志愿者组成,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从救生设备来说,整体力量都比较薄弱。此外,海事部门船体较大,难以参与沿海救援,而边防公安部门则缺乏救援技能,种种因素的制约,让救援力量难以达到快速高效全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有形之手”就应该发挥作用,对各种救援力量进行整合,形成一只“拳头”。譬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资金,对民间救援队伍的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可借助景区救生队的专业力量,向社会招募、培训救生队伍,同时加大对公共浴场安全设施的检查力度。多管齐下,让政府之手与社会之手有机结合,形成最大合力,才有望减少溺水事故。

  饶思锐:溺水频发,看似是个体灾难,但综合起来却是严肃的公共安全命题。构建水域安全长城,需要多方共同筑力,其中既需要管理方积极作为,更离不开公民个体对社会公序的遵守;既需要事前的安全警示教育、大力宣传,也离不开事后的积极救援,当然更离不开公民个人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缺失任何一环,整个水域安全的大坝都将难以维系。

  或许旁人不经意间多一声劝阻,就能多挽救一条鲜活生命。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公民自身时刻树立危险意识,远离危险源,守住整个安全体系的“球门”。

  郑彤:人的生命高于天,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容不得丝毫盲区,来不得半点含糊。对于以旅游胜地三亚而言,旅游安全更为重要。

  要解决大东海海域溺水事故多发的问题,还有诸多的“短板”需补齐。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防范体系,不仅需要在机制上堵塞漏洞,通过制度把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并设立相应奖惩标准。还需要在安全宣传、安全救援的执行上,多做务实之事,排查死角盲区,确保管护到位,营造“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安全我有责”的安全氛围,建立起一支“善救、善管、善防”的队伍,形成从职能部门到景区景点、市民游客的全覆盖安全体系。

   反思:安全意识要补课

  郑彤:平静的海洋有颗躁动的心,不仅是诗句更是警句。但是在这一警句面前,却屡屡上演着“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更多的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而这句带有凄凉色彩的西方俚语,在游泳一事上,也与我们的谚语“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有些许的共悟。

  大海威力有多大?渔民和水兵有着切身体会,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需要补上一课。笔者采访过一位多次参与组织横渡琼州海峡活动的教练。他说,海上暗流漩涡远比很多人的想象可怕,不少夹带着暗流的漩涡,直径动辄几公里、十几公里,一旦陷入,即便有专业的救援设备、救援人员,后果也难以预料。

  饶思锐:溺水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游客自制力不强,难以抵挡大海的“魅力”,在不熟悉水情的情况下,又自恃艺高人胆大,不听劝阻,贸然以身犯险。个人认为,溺水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是游客自身安全意识不够。

  维护水域安全,提高公民自身的安全意识是关键。针对市民,应该加大警示力度,全线树立警示牌,突出遇难者数目;针对游客,安全教育要从游客入岛起贯彻始终,将安全教育作为旅行社、导游、水域附近酒店的重要告知义务。

  董纯进:随着经济发展,百姓“钱袋子”的殷实,旅游也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活动,但游客的“旅游文明”素质远未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安全意识更是亟待补课。不少游客潜意识里认为,旅游就是花钱买消费、买乐子。以至于出现不听劝阻,强行下海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对游客的安全风险教育提醒,应贯穿整个旅游行程。从带队导游开始,就要对游客进行风险提示,既要介绍大海之美,也要强调大海之险。作为景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做好风险防范,让游客玩得既高兴又安全。(饶思锐 郑彤 董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