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海南4个试点城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你准备好了吗?

30.09.2020  09:32

    把纸皮、塑料瓶子等可回收垃圾分类出来,单独投放;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也要分类,分别投进不同垃圾桶……连日来,家住在海口琼苑广场小区的王女士早已习惯将家里的垃圾分类,到小区定时定点投放。

      这样的生活好习惯,已经逐渐被海口、三亚、儋州和三沙的市民所接受,记者了解到,连续一段时间以来,海南4个试点城市因地制宜,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在居民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培养、垃圾转运和处理等垃圾回收处理环节发力,不少市民已经知晓、并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从今年10月1日起,海口、儋州、三亚、三沙4个地级市将正式施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此后,将逐步从试点城市推广至其他市县区,争取在2022年实现全省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走访了解。

      海口市金牛北路垃圾回收站,环卫工人正进行垃圾回收处理。

      投放: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正逐渐养成

      “每天早上8点之前和晚上8点之前将垃圾分类好,定时定点投放,灰、绿、黄、红四个颜色垃圾桶分别投放不同的垃圾,这些知识我已经掌握得七八成了。”来自海口琼苑广场小区的王女士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不仅在社区有垃圾分类环保屋,鼓励居民进行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家庭分类出来的塑料瓶等垃圾可以换取肥皂、环保酵素等生活实用品,在垃圾定点投放处还有志愿者督导员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逐渐走进居民的心里。

      海口琼苑广场小区正是海口市试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小区之一,据了解,该小区近500户居民,实行垃圾集中定时定点投放,并采取鼓励措施对正确分类排名靠前的住户减免物业费,提高居民积极性,目前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超过90%,参与率也达到85%。

      同时,在儋州那大镇的垃圾分类试点的武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符文生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后村里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投放后,街道干净很多,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少了,连老鼠都变少了,这几个月来,村干部和志愿者经常上门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现如今,村民们也开始自觉分类投放垃圾,村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

      在三亚龙江风情小镇,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回收转运:各环节落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海口、三亚、儋州、三沙为做好垃圾分类,在全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各市在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中还存在各自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各通过试点探索等方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措施。

      海口市通过建设分类投放容器、智慧垃圾分类屋以及开发垃圾分类公众号和查询小程序等方式,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91%,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26.6%。

      三亚市按照“全域铺开重点推进”的原则,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该市的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均配备了生活垃圾智能化收集箱,完成了设备采购招标流程等工作。

      儋州市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选取了65家单位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共覆盖城区居民4428户、17150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约2.5万人,约占城区人口的12%。目前,各试点单位居民和职工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0%以上、参与率达60%以上、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50%。

      三沙市选取永兴岛作为试点,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办公区、进校园、进营区、进渔民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建设永兴岛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以及将生活垃圾细化分类并运回海南本岛处理等方式,促进部队营区及居住社区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助力建设美丽海岛。

      “垃圾分类的推行要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儋州实施垃圾分类基础比较薄弱,存在市民观念一时难转变、硬件设施投放不到位等情况,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将儋州各个不同类型的居民区进行细分,并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特点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回收方案。”儋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副局长郑艳艳介绍,那大镇主城区有很多自建房、城中村,在城中村区域就有1000多条小巷子,推行垃圾分类需要结合实际,探索符合居民习惯的“儋州模式”。

      三亚博后村智慧垃圾分类系统的工作人员付艺博介绍,目前三亚市试点通过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可实时监测垃圾投递,并以积分形式鼓励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通过这样的“黑科技”系统,有助决策者研究下一步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海口琼山区鹏盛家园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成智慧垃圾分类屋。

      后期处理:全省累计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2座

      目前,海口、三亚等4市先后制订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方案》或《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为全域施行垃圾分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垃圾回收后的后期处理环节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海南省已累计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2座,在建焚烧发电项目7座,合计处理能力约为1.55万吨/日。海口、三亚已建成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两座,处理规模共计500吨/日。此外,海南省还鼓励各市县配置小型处理设施就地处理厨余垃圾,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同时,三亚、海口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项目业已运营。

      其中三亚建立了海南第一个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该厂与三亚2000多家餐饮、酒店企业签订了回收餐厨垃圾协议,日处理餐厨垃圾超300吨。“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将提炼成为生物柴油,变废为宝,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市场上不明来路的地沟油问题,保障食品安全。”该厂负责人说道。

      海口美兰区琼苑广场小区居民定点投放餐厨垃圾。

      未来:将完善管理体系稳步推进

      近年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同时,通过拍摄科普短视频、印发《宣传手册》及《条例解读手册》、举办“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主题活动等,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关注度,并将宣传教育培训与禁塑、节能减排、绿色社区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积极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海南省还加强“硬件”建设,加快设施规划建设,完善收运处理体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牵头编制了《海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动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海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将加快编制《海南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规划》《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及危险废物处置布局规划,统筹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梳理成功案例,发挥示范社区、示范街道(乡镇)等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并因地制宜将其运用于垃圾分类管理中,努力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成独具海南特色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