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槟榔加工绿色改造 职工尝转型发展甜头

28.11.2014  14:35

图为中瑞农场一职工正在为槟榔打包装。 张 琼 摄

  若问海南种植户今年种什么作物最赚钱?槟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选答案。从9月中旬以每斤3.5元的价格高开上市到最高收购价每斤升至10元多,今年槟榔的价格一路扶摇直上,槟榔种植户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槟榔身价不断飙升的同时,也推动了槟榔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土灶烟熏小作坊关停到烘干绿色改造项目上马,“烟熏妆”变为“小清新”,环保槟榔呼之欲出。本报本期特别关注垦区槟榔产业转型发展,敬请读者垂注。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海南:槟榔产业“给力”绿色转型》,以“槟榔之乡”万宁为例,对我省大力推动槟榔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大幅增收进行了报道。得益于政府相关惠民政策的扶持,海南农垦也积极进行槟榔加工绿色改造,让职工尝到了槟榔产业转型发展的甜头。

  据了解,槟榔是海南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绿金”,其产量占全国95%的份额。海南农垦东升、东兴、中瑞等多个农场大力发展槟榔种植业,尤其以万宁地区规模最大,成为职工自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3年9月,受到“槟榔致癌”不实消息的影响,槟榔收购价格一落千丈,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垦区部分槟榔种植户在遭受滞销打击后,甚至出现了将生产重心转移的心理,对槟榔果树疏于管理,或改种其他作物。面对槟榔产业“遇冷”的窘境,政府紧急制定相关政策,改变槟榔过去的粗放式管护和加工方式,着力推进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去年底,省农业厅下发《2013年海南省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快改善我省槟榔烘干初加工设施条件,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提高槟榔干果质量安全水平。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4200万元主要用于万宁、定安、屯昌、琼海4个市县实施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

  方案规定,以槟榔加工为主要业务,并且在实施方案下达后至2014年6月底前,新购置列入《2013年海南省绿色环保烘干设备推广产品目录》内的标准型槟榔烘干设备,以及大中型槟榔烘干设备的用户进行补贴。优先补贴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资金不得低于下达资金总额的70%。

  得知这一利好政策,垦区发展槟榔产业的相关农场积极申请资金补助,进行槟榔烘干技术绿色改造,逐步淘汰烟熏烘干土炉,购置环保型加工设备,建设现代环保槟榔加工厂。

  “传统的烘烤方法是用木材烟熏槟榔果,一到晚上,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臭味,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东升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琼海市推广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后,该场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环保加工工艺,共淘汰烟熏槟榔加工灶349个,职工自觉地将烘干槟榔的设备转型升级,筹集资金建起环保型槟榔加工厂,月加工青果量达2500吨。

  “现在改用绿色环保的电炉取代传统加工土灶,采用蒸气烘烤和环保烟烤相结合的技术,对槟榔进行烘干加工,对外不排放烟雾,不但能起到节能和环保作用,还提高了加工槟榔干果的卫生质量。”东升农场十五队职工张永逢如是说。

  今年以来,随着槟榔价格持续上涨,让不少槟榔种植户看到了“钱景”。

  “11月初槟榔鲜果价格突破7元一斤,中旬就达8元一斤,现在又涨了,今天槟榔鲜果收购价达到10元一斤。”中瑞农场槟榔种植户陈伯慎告诉记者,目前该场种植槟榔面积已达2万多亩,今年槟榔价格上涨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多元。“看到槟榔价格卖得这么好,我们要坚持走好槟榔致富的道路啊!”该场槟榔种植户纷纷表示。

  从光种不管的懒人树到有机种养、精细管护,从散户种植经营到合作社抱团闯市场,从传统土灶烟熏火烤到自动化电炉环保加工,槟榔产量占全国九成的海南正着力推进产业实现绿色转型,海南农垦正是这其中的一支有生力量。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省各市县建标准型炉2759台,建大型蒸汽生产线222条,取代了3.5万个土炉。全省共成立了130多家初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过去初加工小而散的状况,初步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

  据悉,未来3年,我省还将投入上亿元资金完成传统土炉升级改造,研发槟榔行业标准和鲜果、干果贮藏保鲜技术,开发槟榔花茶、酒等深加工产品,推广应用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槟榔这个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更具活力,为垦区槟榔种植户带来更多实惠。(记者 卢雅楠 通讯员 罗平原 张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