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观念转了才能做好垃圾分类”

15.07.2014  10:20

    【原标题】 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张小红:

      “观念转了才能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督导员在街头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通讯员刘波摄

      垃圾分类督导员在琼山区政府宿舍小区指导垃圾分类。

      琼山区委宿舍小区是海口市2010年和今年两次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每天早晨6点钟左右,在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总活跃着一个中等身材的身影,她站在几个垃圾分类桶旁边,耐心地为前来倒垃圾的居民示范如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监督并解答各种问题;有时她又会挨次出现在各家各户,登门宣传垃圾分类与垃圾减量的知识。她是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张小红。

      这个小区生活着几百个住户,包括部分外来租户。从2010年担负起该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后,“工作一周7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她憨笑着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周一到周五,主要是在小区内担任保洁员,并在倒垃圾的高峰期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主要是查看垃圾分类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纠正,垃圾桶周边散落了垃圾及时清理,垃圾桶天天擦。清运车运走垃圾后,及时把垃圾桶摆放整齐。虽然很琐碎,但是很有意义。”她说。

      到了周末,她和同事们联合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上门为居民发放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单,普及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宣传推广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

      “住在区委宿舍的居民大多是退休人员,老人们年事已高,忘性大,上门宣传效果并不好。”她说,“有些居民不把垃圾分类当回事,对登门拜访不理解,经常让我们吃闭门羹。最初我们只能往有些人家门内塞传单。”

      然而,做事喜欢锲而不舍的张小红,相信再大的困难也有解决的办法。针对老年人健忘的特点,她和同事在周末不厌其烦地到老人们的家中拜访,一边聊天一边做宣传,并在他们家中和小区的垃圾箱旁贴出图示和文字,帮助老人记忆和理解。

      小区内一位独居老太太,有轻微老年痴呆症,总是记不清垃圾该如何分类;对督导员们也很排斥,从不让她们登门。经过观察后,张小红发现老人对居委会的一位干部很信任,于是邀请上这位干部一起登门做工作,慢慢解开了老人的心结。如今,这位老人已能自主将垃圾进行分类。

      “只有居民的观念转过来了,才能做好垃圾分类。”谈及自己不厌其烦地做宣传工作的原因时,她如是说。但是,她认为海口市目前在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试点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较早时小区里修建了一个小型垃圾池,居民习惯把所有垃圾都丢在池里。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旧垃圾池并未拆除,部分居民仍习惯往里面倒垃圾。她建议尽快拆除阻碍垃圾分类推广的旧垃圾设备,让小区住户改变原有习惯,才能主动地接受新的政策。

      “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考虑到小区里小孩子较多的特点,张小红正积极向局里申请,让小孩子们以分类垃圾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小礼物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影响他们的长辈。

      ■本报记者单憬岗

      实习生黄小光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