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舆论风波中让“小船”不翻

27.04.2016  15:11

  要想网上冲浪,就要熟悉网络水性,尤其是在遇到激流险滩、暗流汹涌的时候。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上网,“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接着又特别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具体怎么调处网上舆情、弥合社会分歧、增进社会共识,特别是当领导干部自己身陷网上舆论风波时该怎么“从网上来、到网上去”地解决好问题?这是领导干部上网的难点所在:决不能让官民之间的“信任小船”说翻就翻。

  这方面的著作、论述、讲座已经洋洋大观、见仁见智,无非是什么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果断切割、线下解决、统一口径、善用意见领袖等等此类,有的人觉得好用、有的人觉得没用。但不管怎样,笔者发现,从网上舆论风波中挺过来的领导干部,他们聊起来大多会认同以下三点。

  一是说话快人一步。网上舆论与常规舆论最大的不同,就是卷入、迭代和脱敏的速度极快,并以层层舆论波圈外荡、叠加,声量一时间几何倍放大。在前互联网时代,讲究“黄金24小时”;到了PC互联网时代,常说“黄金4小时”;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摸清底细并说话的时间往往不过“黄金40分钟”。网上舆论一旦起来了,就没有什么真空地带,你不说话,自然有人说话,而且是让你灰头土脸、甚至颠倒黑白的话。因此,第一时间说话表态,特别关键。

  日常总有人在担心和纠结:我一个当领导的,这么出来上网说话会不会掉价?这事缓一缓说不定就没事了,我一上去说话可能反而引起大家注意、扩大舆论发酵了?万一我上去说错了,那不更加追究我的责任吗?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想法。一来,关键时刻就该领导干部体现担当、上到一线、直面问题、精准化解;二来,网上舆论一旦明显触发之后就没有什么轻易“没事了”的可能,2008年初香港“艳照门”拯救南方冻雨大拥堵这类的事件,概率极小,一般都不能指望瞒天过海、天降救星;三来,中央也说了,领导干部不是神仙,因为主动做工作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遇到问题哑然失语、不主动引导舆论、造成严重舆论危机,那才不可原谅。

  比如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面对“天涯海角就是几块石头”的说法,一方面主流媒体澄清谬误时,另一方面景区负责人也及时表态,虽说有“不在乎外面怎么说”的过失之语,但这也比当“鸵鸟”更易赢得网友的谅解。还比如2011年四川省会理县“悬浮照事件”,当地对“会理三巨头”PS风波的第一时间回应,较好化解了舆论风波、消弭了舆论暴力,还顺带推介了会理旅游,真的是一下子转危为机。这些都值得揣摩,毕竟时间就是态度、态度赢得尊重。

  二是务必旗帜鲜明。任何事情都有对错,网上舆论事件也一样。对的就应该坚持,错的就应该改正,但无论对错,都应该向信息不对称的网友开诚布公地讲清讲透、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切忌左右摇摆、进退维谷、给人一种“此地无银”、“肯定有鬼”的消极印象。

  比如去年4月,青岛发生市民怒砸“毒西瓜”事件。一开始,海南省农业厅和万宁市派出调查组赴山东,初查未检出“毒西瓜”来自海南,稳住第一波网上舆论的冲击。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直至青岛市民表演完了“砸瓜秀”,谁也没有给出一个结果。其实,既然海南方面派出了调查组,那么没问题的话,就应该还海南西瓜一个清白;有问题的话,是哪些地区、批次有问题,要及时整改、切割,不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全体海南瓜农“背黑锅”。所以,一旦态度模糊了,不旗帜鲜明了,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而网友一般在这种时候都倾向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认为“毒西瓜”就是来自海南,多么得不偿失。又比如,关于三亚“候鸟人群”的冲突事件不时有之,在网上往往会演化成地域攻击特别是东北人和三亚人之间的地域攻击,这实不应该。其实,当地干部可以更加准确无误地表明“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能被简单异化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地域攻击”这一立场,并在执法行政、舆论引导中一竿子贯彻到底,在舆论冲突中一码归一码地定向定点化解误会,可能舆论上就会少一点跑偏、躺枪了吧?这些也值得揣摩,毕竟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在纷繁喧哗中,寻找理性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三是用好本地媒体。海南“小省办大媒体”现象的凸显,与各级领导干部的开明心态和坚决支持分不开,但也有个别地方和个别领导干部心存误区,就是希望把当地网络媒体、互动社区、双微官号管得死死的,一点负面信息也不能有,这样看起来就一片和谐。但这样的和谐,一定只是掩耳盗铃、沙滩建筑,“名为治平无事,实则有不测之忧。”因为社会舆论一旦发生了,总会寻求表达出口,正所谓“不上网就上街”、“本地不行去外地、墙内开花墙外香”,必然演化成更加不可控的网上舆论“出口转内销”。

  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只要本地媒体不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要充分建设和发挥好它们汇聚信息、凝聚人心、回应关切、解决矛盾的平台和纽带作用,领导干部要亲自上网回应和解决问题,让本地网友更多地看到希望和信心。如果什么问题都能够在家门口、上上网就解决了,试问谁还愿意去境内外各大媒体不断求助、发帖、费尽周章去at各种“大V”?所以,从网上舆情应对上看,用好本地媒体也大大增强了经济性、可控性、实效性。

  那么,日常就要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本地媒体,重要信息第一时间在本地媒体上发布,重大关切第一时间在本地媒体上回应,让本地媒体成为地区网上舆情的集散地、风向标、定音鼓,一切网上的事情就会好办很多。有的市县和部门甚至还可以自建,比如省纪委就自建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号等,且运营效果不错。这也说明,其实平台、账号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否真的重视、真的懂用、真的及时。

  问题是时代的心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领导干部愿上网、会上网、上好网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下硬功夫过好上网冲浪这一关。(三人的路)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