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两万步奔波在棚改一线——记海口城管陈正堂

11.03.2016  16:05

  海口网记者邓钰 通讯员梁崇平

  “领导,我昨晚左下肢突然完全失去知觉,在医院折腾了一晚……正在检查治疗,向您请假。”2016年3月6日9时3分,陈正堂向自己的领导海口下洋瓦灶片区棚改项目复核组组长吴儒忠发了一条请假短信。

  “正堂平时从没请过假,连周末也都忙工作,我收到短信后让他好好休息,工作交接给别人。” 吴儒忠翻看这条短信,满脸痛惜之色。“谁能想到,我们的好队友就这样突然走了。

  陈正堂今年49岁,从部队转业后到美兰区城管执法大队任职。自2015年12月28日下洋瓦灶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后,他被抽调到指挥部复核组工作,负责下洋村350余个编号的房屋以及附属物复核认定工作。2016年3月6日晚,陈正堂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奔波在棚改一线 每日走上走下从未少于两万步

  “正堂是指挥部复核组一组的组长。棚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正堂担任组长,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考察。”谈起陈正堂,美兰区下洋瓦灶、龙岐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谭显知面色凝重,眼眶通红, “复核工作精细、繁杂,干部得认真负责,细致耐心。这项工作又最容易引起纠纷,干部代表着政府形象,足够热心诚恳才能维护好百姓关系。在这两点上,正堂都做得很好。

  陈正堂所带队的小组负责下洋瓦灶片区350个编号房屋的复核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多,陈正堂就会来到办公室规划一天的工作,到八点左右负责集合全体组员到现场进行复核。

  下洋村和瓦灶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房屋密集,道路弯弯绕绕,车辆无法通行。从指挥部到下洋村大约有1.5公里,陈正堂每天都要带着组员在这条路上来回奔走。城中村许多房屋都没电梯,复核组还要一层层爬上爬下。复核组一组的组员郑祥勇说:“不算爬楼底,陈组长每天起码带我们走上两三万步。陈组长有点胖,楼梯爬多了有点喘。有时候刚查完一处房屋,群众说有疑惑,要我们再去查验。陈组长二话不说又再爬楼梯上去。

  从复核现场回到办公室,陈正堂还要整理一天的工作总结并记下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面对枯燥的数据,陈正堂从未抱怨过无趣和劳累,几乎每晚都是最后一个下班回家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正堂每次离开办公室前,都会习惯性地问一问我当天还有什么工作补充,明天还有什么其他的安排。”谭显知说,陈正堂的离开让指挥部在工作中失去了一名勤恳负责、任劳任怨的好队友。

  知其生病村民询问 都说这是个干实事的好干部

  “陈组长人很好,为人热心负责,处事和气,在村民中口碑很好。” 郑祥勇介绍,3月6日。复核一组到村里开展工作,村民看到陈正堂不在现场,都询问他的去向。当知道陈正堂生病后,都纷纷来询问他的病情。

  “陈组长这人正直、敬业、细致,确实是个干实事的好干部。就这么走了,实在太可惜了。”知道陈正堂去世的消息,下洋村村民瞿德成不住叹气。瞿德成是该棚改项目编号AB125的户主,今年2月,陈正堂带着组员在他家开展复核工作。

  “基本上我们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他也主动提出来为我们考虑。”瞿德成介绍,陈正堂来来回回走访了他家三趟。“第一次复核结束后,我觉得走廊的测量有误,让他再来家里一趟。他马上就来了,检查完第二次后,他主动提出我家的围墙和蓄水池也要再测量,又来了第三次。

  热心耐心是陈正堂打开村民们心怀的一把钥匙,而正直负责是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一把利剑。土地、房屋和附属物的复核认定是棚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稍有差池便导致国有资产损失。陈正堂从进入指挥部起,便坚守原则,不徇私情严守复核工作关口。郑祥勇说:“一开始村民不理解他,还当面骂他。但陈组长从没往心里去,还是和和气气地开展工作,平时连村民的一杯水都不喝。久了以后,大家都认可他,主动配合他做好符合认定工作。

  下洋村编号AA172的户主村民王桂琼就曾经与陈正堂有过纠纷。王琼桂介绍,陈正堂在她家核定房屋时,她曾私下跟陈正堂商量多量一点,却被铁面拒绝。由于气不过,她把陈正堂大骂了一顿。

  “但是他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跟我讲政策,讲纪律,让我去找居委会的干部来确认一下,如果的确是属于你的,我就跟你量,不是你的就不能量。”王琼桂说,陈正堂话不多,但是政策讲得很清晰很透彻。“他很认真,脾气好,耐心解释,你怎么也没法跟他闹起来。我最开始不理解所以骂了他,但最后明白了,还是积极配合他。

  身怀哀思永远追忆 感谢这位正直尽职的好人

  “正堂同志是一位很不错的干部,他的去世是我们棚改队伍的损失。”谭显知凝重而深沉地说。“我们的好同事、好战友走了,但对他的怀念和回忆不会减少,他对工作的那份真诚和负责也将在我们的队伍延续下去。

  陈正堂是部队的转业干部。“战友”这个称呼饱含了下洋瓦灶片区棚户指挥部对他的浓重思忆。在指挥部所有工作人员印象中,那个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制服笔挺,兢兢业业的复核一组陈组长不在了。他留下的一叠叠工整详实的工作材料,却仍被不断使用。在村民心中,那个讲原则讲纪律却不讲脾气的陈哥离开了,对他的好评却在大家身边口口相传。

  下洋瓦灶片区,这个陈正堂生命最后时光,始终奉献牵挂的地方,永远留着他的印记。

  (海口网3月1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