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住土匪行医习武 海南桩头功东山功重出江湖(图)

12.07.2015  11:56

  陈亚强,桩头功的五虎将之一,是桩头功的第十七代传人。始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的桩头功、马仔功,距今已有850年历史,包括龙、蛇、虎、龟、狗五种拳形。历代武功高手为抗击海盗、平定万州匪患作出了突出贡献。

  武侠电影里的场景在这里有现实的观照:武功套路代代相传,开设武馆收徒授武,兼收并蓄完善武艺,讲究武德,侠义精神在国家或民众陷于危难时发挥作用……

  如今,这些曾披着神秘面纱已久的武功也开始重焕光彩。

   桩头功传人之一陈亚强

   少年偷师勤学武术 辗转开武馆传技艺

  今年58岁的陈亚强马步扎稳,掌拳出招,虎虎生风。他的这套桩头功,已经流传了800多年。他,是第十七代传人,是桩头功的五虎将之一。800多年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部下将领于鹏受秦桧陷害,被贬送万安(现在的万宁)军编管后,给周边村民传授武艺。万城镇周家庄、安坡村村民茶闲饭后、农耕歇息就会在农家小院、田埂边上结群小练,沿续至今。

  陈亚强来自后安镇安坡村。他的师傅陈崇端是桩头功的第十六代传人。陈亚强七八岁的时候,看到隔壁的伯父陈崇端教人练武,也希望学习。伯父说:“等长大了再教你。”可陈亚强放学就往伯父家跑,睡觉时脑海里也翻腾着桩头功的招式。他的着迷打动了陈崇端。陈崇端看他耍了一下偷学来的功夫,很是赞赏。“你虽然年纪小,但最后肯定比他们强。因为你爱练。

  小学念完,陈亚强就辍学了。家境贫寒,他时常晚上出海打渔,第二天早上才回来,累得快要趴下。但早上睡觉前,他还是坚持练武。

  1974年,17岁左右的陈亚强到海口参加武术运动会,得了少年组第一名。奖状被贴进陈氏祖祠,村里人都感到骄傲。

  后来,陈亚强在陵水、后安坡子、坝头都开设过武术学习班,招收弟子。陈亚强58岁了,如今,他仍是武术教练。

   东山功代表人任少良

   兼习创新祖辈功夫 击退猎狗制住劫匪

  61岁的任少良住在万城镇支农街。他说自己和人交手至少50次,但最令他感到自豪的,一次是徒手击退了一条猎狗;另一次是制住了劫匪。

  任少良的家谱里记录了他武功的源头。300多年前,任少良的祖上有一名叫开魁公的,在万州府当千总(兵官),善武艺,代代相传,传到任少良已是第十四代。

  任少良十几岁时获传武艺。由于家住东山岭下,他经常跑步到东山岭半山腰练武。大山寂静,任少良能听见出拳踢脚的声音。他兼习了马仔功和查拳功,增加了其灵活性,创出“东山功”。“速度快,脚法灵活。”说着,他嗖嗖嗖踢出三连脚。

  52岁那年,任少良行至万宁文化宫附近,突然蹦出了一条猎狗,体型硕大,约有七八十斤,狂吠着扑过来。任少良一拳把猎狗打倒在地。猎狗又去咬他的脚,“好在我脚下功夫好,连续几脚把它踢得趴在地上。

  还有一次大约是十年前,儿子婚礼后,他送亲家去搭车,在海口误乘“”的士。“发现不对后叫司机停车,司机不停,想把我们带到偏僻的地方。”任少良决定冒险,趁对方转弯减速,从车窗窜出后跃到前面,把住方向盘。车子失控撞上绿化带。劫匪见不妙,弃车逃了。

   马仔功传人林关育

   一边行医一边习武 门下弟子遍布琼岛

  在万宁市万城镇靠近小海的周家庄村,习武之风在村民中传承已有上千年。

  现在周家庄的岳家拳(包括马仔功、桩头功)的主要套路就主要融合了南少林派洪拳精髓,现传世的马仔功、桩头功等拳术、器械搏斗等武术动作,均经过实战演练得来。

  7月10日,在万宁市万城镇万宁武术协会会馆内,67岁的林关育拿起笨重的刀、棍、叉等,随手便能耍起来。

  林关育10岁左右跟着父亲学了一些马仔功的招式和基本功。中专毕业后,回到周家庄当赤脚医生,20岁左右,在周家庄村武术馆里拜周村武术第六代传承人林鸿樑师傅学艺。掌握各类拳法、兵器等套路,成为演练“双刀”的行家。

  “目前,周家庄村有4000多人,是万宁武术主要发源地,村民武术基础好,几乎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有从小习武的经历。”林关育说,马仔功和桩头功注重脚力,70年代村里曾有一人扎马步,四五个成年人用绳索拉他双脚,但他纹丝不动。

  回乡当医生期间,林关育重新回到武术馆习武,武馆里很多师兄弟,后来都成了武术教头,将周家庄的武术分馆开到了海口、文昌、万宁、陵水、屯昌等各市县。不少弟子最后成为武警、体育老师等。“仅从周家庄武馆走出去的弟子保守估计有数千人之多。

   八式拳传人杨亚壮

   师傅凭借武功了得 参加抗日保家卫国

  62岁的杨亚壮所学的八式拳,曾出现在抗日的硝烟中。

  杨亚壮的老家在万宁革命根据地六连岭西侧山脚下的下田村。村里有一个叫杨高传的人,与杨亚壮的父亲是好友。这个杨高传身材魁梧,1.86米高,一身武艺。杨亚壮很小的时候,听父亲说了很多关于杨高传的故事。故事里,杨高传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共产党战士运送粮食的抗日人士,练得一门名叫八式拳的功夫,在抗日时期发挥大作用,“当时传闻他拿一条棍子在手,一群人都打不过他。他打倒过日本士兵,后来日本士兵来抓他,他就躲进六连岭。”杨亚壮听得入神,渴望习武。杨亚壮和父亲一起去找杨高传的时候,杨高传已经70多岁了。怀着对武功的痴迷,杨亚壮开始在杨高传的指点下习武。“打要快,爆发力要大,防守结合。”杨亚壮学习武术的时候,战争硝烟已远去,但老人仍教育他习武要讲武德、保家卫国。

  “像鱼叉、藤条做的盾牌、凳子脚,就是渔民在海边作业,遇见海盗的时候,随手就可以抄起来保卫家人和伙伴的武器。”万宁市武术协会会长林表言说,武术为防御海寇侵扰,保家卫国做出过贡献。

  习得八式拳的杨亚壮后来又和人学了南少林的一些武功,融汇到八式拳中。他虽没有能像师傅那样将武功用于保家卫国,但在文工团做过翻跟斗表演,把身体锻炼的很好。

  如今从公务员队伍退休的杨亚壮,依然经常到公园去练拳。

  令杨亚壮高兴的是,曾经披着神秘面纱的武功,已经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招数”。目前,万宁的武术骨干和爱好者中已有1500多名具备初级以上武术段位,一些拳法普及到机关单位、学校。

   绝技“出招

   海南武术大赛 现“金钟罩”“铁布衫

  南国都市报7月11日讯(记者纪燕玲实习生李文萃)11日上午,海口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海南民间旅行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力神杯”2015海南国际武术大赛在海南大学联谊馆“开打”,“金钟罩”、“铁布衫”、“铁头功”等民间绝技纷纷亮相。

  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上,还背起一个100多斤的壮小伙,脚板只有浅浅印痕;手臂粗的绳子套在身上,10多个壮小伙围在一起拼尽所有力气,却依然败下阵来;一块砖头砸到普通人头上,轻则伤重则亡,但他们却是毫发无损……在武术大赛开幕式现场,由一级武师,武术二级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中国迷踪功夫掌门人黄驿等武林名家表演的“金钟罩”、“铁布衫”、“铁头功”等让现场观众看得目眩神迷、掌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

  本次武术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3支队伍共600多人前来参加,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仅仅只有4岁,年龄最大的已是82岁高龄。

  “相比前两届比赛,此次传统武术占了很大一部分。”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武术在本次大赛“复兴”。(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 石祖波/文陈卫东/图)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