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3人采挖“螺化玉”破坏珊瑚礁 被各罚1万元(图)

09.03.2016  15:56
三亚3人采挖“螺化玉”破坏珊瑚礁 被各罚1万元(图) - 海南新闻中心
来源: img.dahe.cn

      原标题:三亚:3人采挖保护区珊瑚礁被处万元罚款

      近期三亚小东海区域破坏珊瑚资源一事,引起三亚各界广泛关注。记者3月9日从三亚市珊瑚礁资源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鹿回头派出所近日采取远程视频监控和便衣现场查扣的方式,在三亚小东海珊瑚礁保护区海域内抓获3名采挖珊瑚礁的人员。三亚海监支队依照《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对采挖小东海保护区珊瑚礁3人分别处以人民币10000元罚款。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主任傅捷介绍说,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由亚龙湾片区、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和东、西瑁岛片区三部分组成,保护面积85平方公里,分有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是以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傅捷说,三亚的珊瑚礁主要受城市污水等陆源污染,海洋工程,过度捕捞珊瑚礁生态系统内的渔业资源,非法人为破坏珊瑚,非法贩卖珊瑚、制作珊瑚礁制品,珊瑚天敌爆发等威胁。近年来三亚市推进的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拆违控违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了岸线海域环境,改善了珊瑚礁生态环境。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章华忠介绍说,三亚全市海域范围内珊瑚种类多达110种,除了在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亚其他沿岸浅海和岛屿岛礁周边海域,如东锣西鼓岛附近海域、南山-大小洞天-红塘沿岸海域、百福湾和太阳湾及海棠湾的蜈支洲岛沿岸海域等均有珊瑚分布。

      他说,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三亚市珊瑚礁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目前三亚市包括红塘湾、大小洞天海域、后海、蜈支洲岛等大部海域珊瑚生长状况比较好,珊瑚覆盖率高,但是也有部分海域由于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原因,珊瑚生长状况不容乐观。

      章华忠介绍说,珊瑚生态系统是三亚市旅游休闲产业、特别是潜水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为更好保护珊瑚礁资源,三亚在加大对违规“黑潜点”的打击力度同时,对三亚市正规潜水企业的市场经营进行了规范管理,提出了增加珊瑚覆盖率较高的海域作为潜水点、关闭珊瑚覆盖率低的潜水点治理对策,要求用海企业对使用海域的潜水点实行轮换制度,并对所有潜水点实行严格容量控制。

      此外,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研究制定《三亚珊瑚礁潜水旅游用海生态补偿赔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补(赔)偿机制。

      早先报道》》》

      寻宝者三亚开挖“螺化玉”珊瑚礁遭殃

      一群人拿着工具在礁石上敲打。(目击者供图)

      早在2011年,因为一些不良商家的炒作,三亚海洋珊瑚礁盛产“螺化玉”的谣言一度疯传,一些不法分子盲目开挖珊瑚礁寻“宝”,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在政府部门的及时打击下,谣言得到平息,珊瑚礁保护区内恢复了平静。

      今年2月以来,有不少三亚市民发现,在位于小东海附近的珊瑚礁保护区,又出现了一些盲目的寻宝者,他们拿着锤子铁铲在珊瑚礁上四处敲打。在他们的脚下,千疮百孔的珊瑚礁伤痕累累。

      盲目寻宝者开挖“螺化玉”

      3月1日,家住三亚小东海附近的居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每逢落潮时,小东海沿岸一大片礁石也随之暴露出来。今年2月以来,一群手持撬棍、铁锤的人打破了这 片海域的平静。他们时而挥动铁锤敲打石头,时而埋头寻找什么。有一次,张先生看到一些人搬上来几块敲打下来的珊瑚石,珊瑚石内嵌着一种海螺状的物体,搬运 的人告诉他,生长在珊瑚石内的这种海螺状的物体叫“螺化玉”,很值钱。

      连日来,记者在小东海沿岸走访时,不少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也向记者证实,今年2月以来,有一些人趁着落潮时,肆意破坏珊瑚礁,寻找所谓的宝贝。对此,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前来巡查,但这些寻宝者中有人“放哨”,看到有人来管后就跑了。

      据了解,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东向西由亚龙湾片区、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和东、西瑁岛片区三部分组成,保护总面积85平方公里。

      误把延管螺当做“螺化玉”

      连日来,记者走访三亚销售玉石、珍珠、水晶等旅游纪念品比较集中的解放路步行街和一些玉石销售店发现,“螺化玉”国内少有,很少有店铺销售。一商家告诉记 者,一些消费者不懂内情,会被不良商家误导,他们把一些生活在珊瑚礁中的贝类经过表面矿化或打磨抛光后,冒充螺化玉。早几年三亚市场上大量炒作的“螺化 玉”就是这样出现的。此外,螺化玉极其稀少珍贵,价格不菲,不可能大量销售。

      记者从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这些人从珊瑚礁里取出的“螺化玉”其实是常见的延管螺。延管螺生活在珊瑚礁内,取出它必将破坏珊瑚礁。

      部门说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珊瑚礁遭到破坏的情况,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监察科科长陈创昆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处在大东海和小东海片区安装了6个摄像头,实行实时监控,只要接到举报立刻派人去处理,但一些破坏珊瑚的人常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躲避执法。

      陈创昆说,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已加大对小东海沿岸的巡查力度,对于破坏珊瑚礁的违法行为,希望广大市民发现后能尽快向保护区管理处举报。此外,记者 了解到,三亚珊瑚礁中出现“螺化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化石或者玉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需经过成千上万年及苛刻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才能形成。而三 亚珊瑚礁形成的时间,根据推算仅为6000年到8000年,在这个时间内不可能形成化石或者玉,大家不要轻信谣言。

      相关链接

      买卖珊瑚及其制品最高罚5万

      《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违反规定加工、运输、销售、购买珊瑚礁及其制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海洋主管部门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数量不足五十公斤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超过五十公斤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