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项目落地缘何获当地百姓政府支持

10.06.2014  13:39

      原标题:国电项目落地缘何获当地百姓政府支持

      落子关键处,下好民生棋

      工人在检验钢筋捆扎效果。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孙体雄摄

      解密落子

      坐在家门外的海滩边,吹着海风,享用晚餐,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莺一社区村民吴邦雄的生活让人有些艳羡。

      “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沙滩全是垃圾、粪便,根本就没有下脚的地方,国电项目落地附近后,政府花了大量的精力整治环境,这里的垃圾光垃圾车就来回运了600多趟。”环境变美了,生活有了新气象,这是吴邦雄支持国电海南西南部电厂落户的缘由。而这绝非孤例。

      莺歌海镇紧邻大海,伴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曾经是乐东最为富裕的地区。因海而兴的小镇,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正面临着转型的镇痛。莺歌海镇1.77万余居民,人均年收入才4000元,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由于集体土地较少,百姓住房极其紧张,成为全县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

      “长期以来,莺歌海的产业较为单一,百姓增收困难。”莺歌海镇党政负责人陈卫华表示,国电项目的落地,有助于调整该镇的产业结构,开拓当地百姓的视野,较好地服务旅游、海洋等产业的发展。未来的莺歌海,将重点发展临海经济,扶持百姓造大船闯深海,辅之以渔家风情小镇的建设,渔家百姓的生活有望越过越红火。

      对于百姓而言,关注当下更为现实。丰塘村农田较少,村里90%以上的百姓都从事建筑行业。“国电项目正在建设,大量的土建、土地平整等零活需要有人来干,而我们村的百姓最擅长的就是建筑活。”乐东佛罗镇丰塘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昌安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成立一个小公司,正着手接揽国电项目的建筑活。

      除了承揽建筑活,该村村民蔡孔发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项目投产运行后,一定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家里的孩子正在读大学,我特别希望他大学毕业后能到国电工作。”蔡孔发说

      对此,国电乐东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厉云蓬表示,无论从回馈海南百姓,还是从企业人才稳定性考虑,同等条件下,国电将优先录用优秀的海南学子。

      为避免对当地海域生态的影响,国电最终采用石膏脱硫技术而非海水脱硫,此举将增加企业年运行成本2000万—3000万元;为减少对莺歌海渔民捕鱼作业的影响,国电将码头北移1.6公里,此举将增加企业1亿元的投资;为鼓励当地学子勇攀知识高峰,国电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20万元资助莺歌海镇、佛罗镇的优秀高考生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