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困难群众改善人居环境 海口双创惠民见成效

21.02.2016  11:17

  近日,海口市龙华区坡巷村的陈阿婆成了椰城“红人”,她在路边摆摊卖虾饼的故事,不仅在朋友圈被转载,还引起了海口市委的高度关注: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特别批示,要求给予阿婆最大帮助和关怀;海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云专程安排人员看望阿婆,帮阿婆解决了临时摊位。

  有网友点赞表示,“双创”不仅改善了海口城市面貌,也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政府的形象,人文关怀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事实上,获得关怀的不仅仅是陈阿婆。

  在海口,关爱困难群众渐成一种风尚:新华南清补凉、海大南校门夜市摊主纷纷入店经营,不少曾经“躲猫猫”的小摊小贩真正当起了老板……

  “关爱困难群众,服务普通群众,是海口‘双创’的重要内容。”海口市文明办主任林兴民说,自2015年7月,海口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以来,坚持“高位推动、党政合力、强化各级主体责任”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政协主席同任组长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这种“高规格”的配置,使得“双创”有效推进,有力地推动机关干部持续转变作风,成功地带动城市文明风尚的提升。

  日前,受省文明委委托,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各市县开展文明大行动的情况进行了测评比较,海口位列榜首。

   补齐短板 “双创”惠民见成效

  文明城市,除了人文环境等软性指标,也有基础设施等硬件指标。海口本着“紧扣标准、补齐短板”的原则,强化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小街小巷的改造、环卫设施、文化体育科普设施、农贸市场改造、水体治理、园林景观绿化、交通设施、消防设施、环保设施等十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停滞了3年没有推动的海秀快速路,得益于“双创”,3个月内建设提速;以金贸文华市场为样板启动改造的海口46个农贸市场,全面变样;首批850余条破旧坑洼的小街小巷,硬化、绿化改造后,一改旧貌……

  “坚持补齐短板,大手笔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双创’惠民初见成效。”林兴民说,为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海口下大力整治“脏、乱、差”顽疾,连续打响交通秩序整治、“门前三包”整治、防控违法建筑等九大专项整治战役,改善了人居环境。

  家住海口市龙昆南路梨园别墅小区的杨先生说,如今的城市社区,少了占道停车,少了垃圾成堆,让人住着也觉得舒心。

   生态立市 塑造城市新形象

  “游玩海口,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很是惹眼,白的、粉的、紫的,满城花开的景象,让人难忘。”来自山东的游客郑先生感叹。

  海口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半年来,海口以“双创”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市原则,着力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实施市区道路绿地改造、裸露地及缺株补植,并重点实施了海口绕城高速美兰机场-火山口互通段、海榆大道、火车东站周边等“七路两互通一节点”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使得城市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海府路、琼州大道、龙昆北路、华海公园等92条道路和16个城区小游园、绿地苗木的补植,共计种植乔木2241株,球状灌木10407株,片栽花灌木57511平方米,地被植物64784平方米,“以花为媒,以彩为景”的景观带,独具特色。

  “美丽椰城,文明新风,是省会中心城市海口的新形象。”这位负责人说。(记者李佳飞 实习生黄彩云)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