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积、铺前、崖城、乐罗、中和……骑楼之花绽天涯

30.03.2020  22:22

  海南各地的骑楼老街各有特色,作为海南地方商业兴起的象征,在商业比较发达的乡镇,也盛开着骑楼之花。琼海嘉积的典雅大气、文昌铺前的柔美优雅、儋州中和的庄重古雅、三亚崖城的拙朴实用、乐东乐罗的中西结合……这些风姿各异的骑楼身影,让海南岛充满了异国情调,风情万种。

上世纪40年代的嘉积骑楼群。(资料图片)

   嘉积骑楼 强台风中毁于一旦

  琼海嘉积骑楼,曾是海南第二大骑楼群,在1973年毁于一场罕见的强台风,人们只能在保存下来的老照片中窥见它当年的风姿。那600多栋华丽唯美的骑楼,曾在嘉积镇新民街两旁伫立,它们的身影一直延伸到古码头。

  嘉积早在明清时期即享有“琼崖第二埠”之称誉,清嘉庆二十五年编修的《会同县志》称嘉积为“琼崖巨镇”。现在,通往万泉河码头的那条石板路是嘉积古老、繁华的见证,而被毁的骑楼群,也是嘉积镇曾经繁华一时的缩影。

  作为商业街区的骑楼,离不开便利的古道与码头。新民街末端那条古道叫溪仔古道,也叫溪仔街。石板路是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铺设的,由商家会馆主持其事,至今也有200多年了。溪仔古道全长约300米,是嘉积古镇形成的摇篮,也是嘉积发展成为繁华商埠的发源地。溪仔古道处于万泉河码头,是当年进入嘉积市区的咽喉要道,商贾往来,货物集散,非经此路不可。自古以来,嘉积以其便利的水上交通和通达的民风民情,博得海南内外商家的向往和好感,商业的繁荣也随之而来。

  1920年代,几乎与海口骑楼同时崛起的嘉积骑楼群,成为南洋与嘉积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那时,南洋华侨纷纷回来购屋置业,嘉积初具规模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砖瓦水泥建成的南洋风格骑楼,一时成为嘉积的美丽一景。连接溪仔古道的新民街更成为商家看好之地,那里曾一度成为海外华侨商铺或居家的聚居地。

  从保存下来的老照片中,人们依然可见,新民街上那华丽典雅的骑楼,楼顶檐口有着巴洛克式雍容华贵的凹凸面,涡卷形的天际线和弧线优美的窗户拱券,均透着老成持重的贵族气息,彰显着琼海成功商人的气派。墙面上随意点缀的花鸟虫鱼热带植物,以及斑驳的岁月痕迹,俱往矣,人们只能在老照片中凭吊它们昔日的风光。

   铺前骑楼 承载古老商城和渔港

  嘉积骑楼被毁于强台风,文昌铺前骑楼便成为现存的海南第二大骑楼群了,并在2010年,为铺前镇摘取了一项全国性的荣誉,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桂冠。

文昌铺前镇骑楼老街。 李幸璜 摄

  铺前在海南历史上曾经是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埠头港口,是古时文昌一带商贸的集散地,也是连接海南与南洋的古老商城和渔港。铺前老街现在叫胜利街,始建于1895年,1903年重新规划,1927年初具规模,那正是文昌南洋商人事业取得成功、纷纷回乡建屋立业的时期。铺前老街东西方向呈弧形,像一条漂亮的长弓,长仅354米的街道,却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据说那是寓意聚财敛物之意,寄托着商人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

  徜徉在街道两旁,南洋风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骑楼浓缩着文昌作为我国重要侨乡的历史缩影。最大、最有名的三家店铺“南发行”“金泰行”“南泰行”依旧傲然而立。带孔洞的女儿墙,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底楼开敞的柱廊柱柱相连,柱子外表大多带有框纹;二楼则是纷繁多姿的窗楣、壁柱和大量的浮雕砖刻花饰;窗楣造型更是中西合璧,变幻万千,窗楣都带有山花板。屋顶上的山花盛开不败,百年之后仍见当年风姿。这些花样众多的装饰构件之间,以及窗户上下的墙面处,有着式样数不清的中式传统浮雕、砖雕花饰,龙凤松鹤、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及许多西式的蔓藤飘带、奇花异草浮雕花饰,匠心独运的细部处理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群体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承载了一段难以湮灭的南洋史。

   乡镇骑楼 乡村商业的源起地

  海口、琼海和文昌,是海南骑楼三大聚集地,也是海南当年经济文化较为活跃的地区。此外,散落在海南各地的骑楼,也显现出民间经济和贸易的兴盛程度。

  三亚市崖城镇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作为古代中国最南边州、郡、军、县的治所,在历史上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军事重镇。崖城骑楼街区建于民国初年,建筑具有南洋风格,为商住综合楼房,如今大部分已经斑驳破损。崖城镇古建筑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产物,是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下独有的文化特产,从现存的骑楼看,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学术研究价值。

  从崖城往西80多公里,便是海南西南部文化和经济重镇乐东乐罗镇。明清时代,乐罗街市就已建成了石板路。清朝开始,从广东南海、东莞、汕头和岛内琼山、文昌等地来这里建屋创业的商户有好几十家,乐罗老街在那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东莞会馆”“琼文会馆”等。民国初年在这里建成的骑楼,多为二三层,聚居在新街两旁的店铺多以经营百货、纱布、药材、香烟、花生油等为主。较具规模的有三民店、美昌店、吴明记、悦昌行、美利堂、成记等,除了经营百货,这些店还兼营药材、香烟等生意;个体商贩几十家,鱼贩、米贩、菜贩、肉摊不乏其人,商品种类应有尽有。精明的乐罗商人还输出大米、薯粉、瓜子等到西营(湛江)、赤坎、江门、北海、海口等地销售,换回纱布、药材、洋纱、烟草、文具等必需品供应市场,乐罗市场曾出现一派繁华景象。

  乐罗商业的繁荣在1939年初日寇侵琼前宣告衰落,许多外来的商店倒闭。现今的乐罗老街,骑楼的身影几乎淡出历史的视野,怀旧的人只能从老照片中寻觅旧时梦影了。

  中和镇是海南最早设“”的地方之一,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管辖海南的历史见证。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此地,传播中原文化,让中和镇增添了丰盈的文化色彩。中和镇的南洋历史街区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十七(1928)年建成。老街的街道路面均用青石铺砌。街道两旁的骑楼目前大部分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其楼面上的灰泥浮雕图案及镂空纹样均清晰可见,只是年代已久,日晒风吹雨淋而变得陈旧老化。骑楼建筑风格沿袭了清代民间建筑风格,结合南洋骑楼建筑风格,适当做了创新,其艺术风格,为研究清末民初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参考。

  骑楼群正在渐渐老去,隐入历史,有些正在重新焕发青春,展露新时代的容颜。或许可以这样说,骑楼是海南人漫长的海洋之梦、开放之梦,是中西文明在海南城镇乡野间留下的纪念碑。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