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市县超6成补贴打水漂 海南大棚补贴何以成“唐僧肉”

12.09.2014  11:13

      原标题:39%补贴资金被冒领,25%大棚损毁或闲置

      大棚补贴,何以补成“唐僧肉”?

      一份审计报告,证实了流传于坊间多时的传闻!

      今年以来,我省审计部门对设施大棚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虚增面积套取补贴、企业同时注册多家合作社多拿补贴、大棚补贴资金超过实际造价等坊间流言,并非谣言,均有案例。

      大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挤出财力补贴业主建设大棚,目的是为了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却成为一些人眼中套取国家补贴的“唐僧肉”,让本来实现倍增效益的财政补贴,丧失了功能。

      7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布,掀起了业界针对涉农资金使用的探讨。

      其中,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市县涉农部门人员少,权力下放后,如何实现有效监督?涉农资金补贴不当反而会伤农,哪些该补如何补?财政资金如何使用才能实现倍增效益?

      新闻点击

      我省对11市县审计发现——超六成大棚补贴“打水漂”

      今年以来,省审计部门对11个市县2011至2013年度财政补贴大棚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存在大量虚假大棚、虚假棚主、建设偷工减料等问题,有六成以上的大棚建设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截至9月10日,全省追回设施大棚项目财政补贴资金1600万元,移送纪检、检察机关案件30起,已有30多名相关人员被依法查处。

      审计结果表明,11个市县积极扶持瓜菜大棚设施建设,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常年和反季节瓜菜生产的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审计也发现了不少违法违规问题。其中:虚报冒领大棚补贴资金9294.61万元,占抽查资金的39.39%;121个计5180.15亩大棚损毁或闲置,补贴资金损失浪费6746.79万元,占抽查资金的28.59%。

      据悉,省农业厅将建立设施大棚项目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对市县农业部门的指导。省财政厅也表示,积极探索完善职责明确的支农资金分级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积极推动财政支农资金信息公开,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

      虚增大棚面积某县国土局土地交易与服务中心技术员陈某分收受大棚业主贿赂,在用GPS测量大棚面积时,篡改数据,出具虚假测量图,虚增4个大棚面积95.28亩,骗取财政补贴资金135.81万元。

      虚假注册合作社中部某县一公司为了多拿补贴,虚假注册7个合作社,将所建的659亩大棚拆分纳入合作社申报,超额领取补贴467万元。

      不少大棚业主虚增面积套取补贴。图为某县大棚业主为应付审计,临时找来的一些大棚材料。

      “建大棚赚钱”

      标准造价3万元/亩,省财政补贴1.5万元/亩,实际造价仅1万元/亩

      一场“威马逊”台风,让不少大棚建造工艺缩水现象“原形毕露”。

      记者在文昌、海口等灾区采访倒塌大棚发现,立柱下端直接插入泥土中而没有混凝土基座,少数大棚仅在外围立杆下端有混凝土基座,并且部分下埋深度不到10厘米,远没有达到建造标准。

      “大棚补贴资金,高过实际造价,很多企业通过建大棚赚取差价。”早在去年,记者在采访时,一些农民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就向记者抱怨:不少企业建的大棚,材料并不好,质量远没达到标准。

      不过,由于缺乏证据,这些也仅仅只能成为业界的传言。然而,今年,省审计厅审计发现,这种现象并非子虚乌有。

上一页 | 1 2 3 4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本文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